【題目】皮鞋擦上油后還要用軟布反復擦幾次,越擦越亮,這主要是由于( 。

A. 反復擦可以增加漫反射效果 B. 鞋油的顏色好,所以越擦越亮

C. 油比皮革了亮,所以越擦越亮 D. 反復擦可使鞋油填充進皮革的凹坑,增加鏡面反射

【答案】D

【解析】

皮鞋擦上油后還要用軟布反復擦幾次,越擦越亮,說明反射光線進入人眼更多,即皮鞋由漫反射更接近鏡面反射,故答案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科學工作者利用多種測量技術,測得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度是8844.43 m。由此可知,這次測量中所使用儀器的測量精度(最小分度值)是( )

A. 1 m B. 1 dm C. 1 cm D. 1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開關S后,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b端移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電流表A1示數(shù)變小,電路的總電阻變小

B. 電流表A2示數(shù)不變,電路消耗的總功率變小

C. 電壓表V示數(shù)變小,R1與R2兩端的電壓之比變小

D. 電壓表V示數(shù)不變,電壓表V的示數(shù)與電流表A2的示數(shù)比值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江蘇連云港卷】下列關于光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橋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B.影子的形成說明了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C.紅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能使熒光物質發(fā)光

D.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一款型號為20的家用高壓鍋,這里的“20”是指鍋身的直徑是20 (填單位);高壓鍋密封性良好,用它煮食物時,水蒸氣不易外泄,從而增大了鍋內氣壓,提高了水的 ,當食物煮熟后從限壓閥處噴出的“白氣”是 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實像和虛像.正確的判斷是(

A. 實像能用光屏得到,虛像不能用光屏得到

B. 虛像是人的錯覺,并沒有光線進入人眼,實像卻相反

C. 平面鏡只能成虛像,凸透鏡只能成實像

D. 由光的反射成虛像,折射成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當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為20°時,反射角也為20°

B. 入射光線靠近法線時,反射光線也靠近法線

C. 入射角增大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也增大

D.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自行生產(chǎn)的混合動力汽車已經(jīng)服務于生活.混合動力汽車啟動時,內燃機并不工作,蓄電池通過某種方式向車輪輸送能量;當需要高速行駛或蓄電池儲存電能過低時,內燃機啟動,既可以向車輪輸送能量,也可以同時給蓄電池充電;當車輛需要全力加速時,內燃機和蓄電池還可以同時向車輪輸送能量.

(1)汽車發(fā)動機的氣缸體和汽缸蓋的內外殼間有個“水套”,冷卻液在其間循環(huán),以防止汽車發(fā)動機過熱.①冷卻液的主要成分是水,這時因為水的__;②在汽車開始行駛的一段時間內,冷卻液溫度逐漸升高,它的內能會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這是通過__的方式改變冷卻液的內能.

(2)如圖,已知某臺混合動力汽車車身質量為1200kg,每個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200cm2,如果該車停放在水平路面上,則該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是__Pa.(g取10N/kg)

(3)如表是該混合動力汽車所用的鎳氫蓄電池組的部分參數(shù),則蓄電池組最多可儲存電能__J.

(4)測試人員駕駛該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0.5h,觀察儀表盤,發(fā)現(xiàn)這段時間內汽車內燃機消耗燃油4.475kg,車速為50km/h,蓄電池組儲存的電能由最大值的60%增加到80%.從汽車使用技術手冊中,測試人員發(fā)現(xiàn)該車使用的燃油的熱值為4.0×107J/kg.汽車行駛時所受阻力f和車速v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內燃機若完全燃燒燃油4.475kg能放出熱量_____J.

②車速為50km/h時汽車發(fā)動機的牽引力大小為__N.

③該汽車燃油的能量轉化效率為__(不計內燃機外機械傳動及充電過程中的能量損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fā)加快的是(

A. 用干手器把濕手吹干 B. 把新鮮的水果裝入保鮮袋中

C. 酒精燈用后及時蓋上燈帽 D. 冬儲白菜放到陰涼處存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