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生活中光學元件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利用照相機拍攝時,成正立縮小的虛像

B. 用凸透鏡作放大鏡時,成正立縮小的實像

C. 投影儀是利用凹透鏡來成像的

D. 近視眼鏡的鏡片是凹透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云南省玉溪市2018年中考物理模擬試卷 題型:填空題

2017年3月23日,憑借于大寶的進球和門將曾誠的多次撲救,中國男足在長沙賀龍體育場以 1:0 的比分擊敗韓國隊,取得 2018 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qū)十二強賽的首場勝利。踢出去的球不會立即停下來,是因為足球具有_____,空中飛行的足球最終會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_____ 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章浮力單元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邊長為4cm、密度為2×103kg/m3的立方體橡皮泥塊,放在足夠多的水中,沉入水底;當把它捏成一只小船時,便能漂浮在水面上.以下計算結果正確的是(ρ水=1.0×103 kg/m3,g="10" N/kg)( )

A. 橡皮泥塊的質量是l2.8 g

B. 橡皮泥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1.28 N

C. 橡皮泥小船漂浮時受到的浮力是0.64 N

D. 橡皮泥小船漂浮時排開水的體積是l.28×10-4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年秋八年級物理上冊人教版習題: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章末復習 題型:實驗題

用焦距10 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如圖所示.(凸透鏡的位置固定不動)

(1)為了便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環(huán)境應該____(填“較亮”或“較暗”)一些,此實驗過程中蠟燭燃燒后逐漸變短,則光屏上燭焰的像將逐漸向____移動.

(2)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將所缺的實驗數(shù)據(jù)和像的性質補充完整.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1

30

15

①______________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實像

3

15

②____

倒立、放大的實像

4

6

正立、放大的虛像

請根據(jù)實驗序號4的成像規(guī)律,寫出在生活中的一個應用 ③____.

(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鏡的下小半部分,則所成的燭焰的像為____________(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曉紅在早上9:00利用太陽光進行觀察凸透鏡焦點的活動,她將凸透鏡與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調節(jié)凸透鏡到地面的距離,直至地面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的亮點,她認為此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你認為她這種活動過程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年秋八年級物理上冊人教版習題: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章末復習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透鏡的描述,錯誤的是( )

A. 放大鏡看報紙可以看到放大的字

B. 教室使用投影儀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C. 用手機拍照,物和鏡頭的距離需要大于鏡頭的二倍焦距

D. 近視眼可以用凹透鏡矯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年秋八年級物理上冊人教版習題: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章末復習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對光有發(fā)散作用的透鏡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qū)中考物理一模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是3V,開關閉合,L1與L2是_____聯(lián)的;當電壓表示數(shù)為1V時,燈泡L1與L2的電功率之比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qū)中考物理一模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熱機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熱機的使用緩解了城市的熱島效應

B. 內燃機的壓縮沖程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

C. 汽油在使用過程中熱值減小

D. 內燃機的冷卻液需要用吸熱能力強的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重慶市2018屆中考物理總復習測試: 第10講 物態(tài)變化 題型:填空題

在學完物態(tài)變化的相關知識后,某同學用圖甲所示裝置探究“水沸騰的特點”.水沸騰后,觀察到溫度計的示數(shù)一直如圖乙所示,則水的沸點為________ ℃,可能原因是當?shù)氐拇髿鈮篲_______(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個標準大氣壓.由此可以總結出水沸騰的特點為__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且溫度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