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詩歌辭賦,下面是某位同學對部分詩句中蘊涵的物理知識的理解:其中正確的是( 。
①“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是指聲音的特征“響度”
②“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實際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③“人面桃花相映紅”--桃花是光源,發(fā)出的紅光映紅了人的臉
④“孤帆一片日邊來”--“孤帆”運動,是以江岸為參照物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 對于詩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我們首先要弄懂詩句的意義,然后認真分析確定該用哪一方面的知識進行解答.

解答 解:①“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題中解釋正確.
②“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實際是小水珠,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題中解釋錯誤.
③“人面桃花相映紅”--桃花不是光源,它反射太陽光中的紅光照在人的臉上,再從人臉上反射出來,人臉就呈現(xiàn)紅色;題中解釋錯誤.
④“孤帆一片日邊來”--“孤帆”運動,是以江岸為參照物的;題中解釋正確.
綜上分析,正確的是①④.
故選C.

點評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也要應用于生活的,我們要認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如圖所示,是物質三種狀態(tài)下的物理模型,乙圖的物質處于液體狀態(tài),物質由圖丙狀態(tài)直接變成甲圖狀態(tài)的過程叫做升華(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物質由甲圖狀態(tài)變成乙圖狀態(tài)需要放熱(選填“吸熱”或“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當變阻器滑片向右邊移動時,磁體將會( 。
A.向上運動B.向下運動C.不動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了解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學會像科學家那樣觀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下列描述不符合史實的是(  )
A.伽利略率先用望遠鏡觀察天空,得到的關于天體運行的結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B.普朗克在前人的研究積累上,奠定了經典物理學基礎,建立了著名的運動定律
C.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從根本上沖擊了經典物理學體系
D.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共同發(fā)現(xiàn)了“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小明站在鏡子前理了理自己的頭發(fā).當他轉身遠離鏡子時,像離人的距離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他在鏡子中的像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照相機是根據(jù)凸透鏡能成倒立、縮小實像的光學原理制成的.當拍攝近的景物時,鏡頭要往前伸,離膠片遠一些.(選填“近”或“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美國“9.11”事件中,撞擊世貿大樓的波音767客機可載熱值為4.6×107J/kg的優(yōu)質航空煤油15t,若燃油完全燃燒后放出的熱量是多少J?
如果燃油放出熱量的30%被大樓墻體內的鋼骨架吸收,可使多少t的鋼結構從15℃的室溫升高至熔點1515℃?[已知C=0.46×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清晨,薄霧繚繞的湖面上,幾只水鳥輕快地掠過,時而傳來幾聲鳥鳴,水中的魚兒悠閑地游著,岸邊的樹木與水中的倒影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從物理學角度,下列關于這些場景的形成解釋不正確的是( 。
A.“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
B.鳥的叫聲是通過空氣傳到我們耳朵里的
C.“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D.從岸上看見“水中游魚”是光發(fā)生折射形成的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風聲、雨聲、流水聲,訴說著大自然的變化,我們之所以能夠分辨出這些不同的聲音,是因為聲音的音色不同;心音的變化,可以幫助醫(yī)生判斷病情,這說明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我們聽不到的聲音,地震、臺風等來臨時,就會產生一定強度的次聲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