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亮家新買了一輛小轎車,他非常喜歡,百看不厭.經(jīng)過他反復觀察發(fā)現(xiàn)了許多他學過的物理知識,其中:
(1)車窗上的雨刷器(如圖所示)是(選填“省力”、“費力”、“等臂”)杠桿;倒車鏡是面鏡.
(2)車輪胎上的花紋是為了;排氣管加消音器是為了在處減弱噪聲.
(3)車鑰匙可以通過(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對車鎖進行控制.
【答案】
(1)費力;凸
(2)增大摩擦;聲源
(3)紅外線
【解析】解:(1)車窗上的雨刷器,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凸面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能夠擴大視野,通常用來制作汽車觀后鏡等,(2)輪胎上有花紋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在轎車的排氣管上加裝消音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3)車鑰匙可以通過紅外線對車鎖進行控制.
所以答案是:費力;凸;增大摩擦;聲源;紅外線.
【考點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防治噪聲的途徑和凸面鏡和凹面鏡的相關(guān)知識點,需要掌握噪聲的控制:1) 在噪聲的發(fā)源地減弱它,2)在傳播途中隔離和吸收,3)阻止噪聲進入人耳;球面鏡的利用:凸面鏡:汽車觀后鏡,凹面鏡:太陽灶, 手電筒的反光裝置才能正確解答此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圓柱體,將圓柱體從盛水的燒杯上方離水面某一高度處緩慢下降,然后將圓柱體逐漸浸入水中。如圖是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圓柱體下降高度h變化關(guān)系的圖象。(g取10 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當圓柱體剛好全部浸沒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為700 Pa
B. 圓柱體受到的重力是12 N
C. 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4 N
D. 圓柱體的密度是1.5×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xiàn)象中,能用慣性來解釋的是( )
A.汽車行駛時保持車距,防止造成追尾事故
B.用細線系住的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
C.在草地上滾動的足球越來越慢,最終停了下來
D.重物從高處下落時,越落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控制變量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四個實例中,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研究的是
A.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
B.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C.用兩個10歐的電阻串聯(lián)代替一個20歐的電阻
D.用水流的形成來類比電流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宇航員在月球上不能夠用聲音進行交流的原因是:( 。
A.月球上噪聲很大B.月球上的空氣不含氧氣
C.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D.月球上溫度太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物態(tài)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附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繚繞在山間的霧是水汽化形成的
C.往地面灑水降溫是利用了水蒸發(fā)吸熱D.食品運輸車里放干冰降溫是用干冰熔化吸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乘高鐵到外地旅游,剛進候車室聽到廣播里傳出洪亮的車次到站信息,洪亮是指聲音的__________大,乘坐高鐵時感覺噪音很小,由于鐵軌用的是超長無縫鋼軌,可以避免輪和軌之間的縫隙碰撞發(fā)聲,這是在__________處控制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xiàn)象屬于做功改變內(nèi)能的是( )
A.鉆木取火B.陽光下的冷水變成了熱水
C.嚴冬季節(jié)用熱水袋取暖D.用擦酒精的方法使發(fā)燒者降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用一個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當裝置如圖甲所示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圖甲中光屏離凸透鏡的距離可能是_____
A.28cm B.18cm C.8cm D.38cm
(2)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調(diào)節(jié)一段距離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_____(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
(3)若步驟(2)中未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則需在凸透鏡前加一個_____鏡,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4)若將印有字母“F”的紙片(圖乙)放在離凸透鏡5cm的地方,我們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圖丙中的_____(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