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6.在學習功的原理后,為了驗證結論,小明找來杠桿和動滑輪做實驗,記錄數據如下:

記錄
實驗
    提升重物做功    動力做功
物重/N高度/h功/J動力/N距離/m  功/J
  杠桿 100.2 240.52
動滑輪 40.31.22.20.61.32
(1)將表中空的數字補充完整.
(2)他發(fā)現提升重物做功和動力做功在滑輪實驗中不相等,原因是要克服動滑輪重和摩擦做額外功.
(3)接著小明又做了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因素”的實驗,他提出了下列假設:
①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動滑輪重有關;
②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被提物重有關;
③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物體提升高度有關;
④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承重繩子段數有關
然后小明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兩個滑輪組,進行對比實驗來驗證提出的假設,則該實驗驗證的假設是B.
A.①B.②C.③D.④

分析 (1)杠桿實驗中,根據W=Gh計算物體被提高度;
(2)在不考慮動滑輪和摩擦的理想情況下才重物做功和動力做功才相等,在實際實驗中,動滑輪的物重和摩擦是客觀存在的.
(3)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有提升物體的重力、動滑輪的重力、繩子的重力以及摩擦力;比較兩圖中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結合控制變量法的思想,就可以得出結論.

解答 解:
(1)由表格可知,用杠桿實驗時提升重物做功W=2J,物重G=10N,
由W=Gh可得,物體被提起的高度:
h=$\frac{W}{G}$=$\frac{2J}{10N}$=0.2m;
(2)利用動滑輪實驗時,不僅要將重物提起,還要將動滑輪提起,還要克服摩擦力做一部分額外功,所以提升重物做功和動力做功不相等.
(3)由圖可知,兩滑輪組完全相同,即動滑輪重力、物體提升的高度、繩子的段數都相同,只有提升的物體重力不同,一個提升一個鉤碼,另一個提升兩個鉤碼,因此該實驗探究的是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高低與被提物重的關系.即驗證猜想②,故B正確.
故答案為:(1)0.2;(2)要克服動滑輪重和摩擦做額外功;(3)B.

點評 本題是驗證功的原理的實驗,考查了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和對功的原理的認識與理解,知道理想情況下利用機械做功與不用機械直接對物體做功相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某型號的電飯鍋有兩擋,其原理如圖所示,電阻R1=44Ω.當開關S閉合時,電飯鍋處于高溫擋,當開關S斷開時,電飯鍋處于燜飯、保溫擋,燜飯、保溫時電飯鍋的功率為高溫擋功率的0.02倍.求:
(1)高溫擋的功率;
(2)電阻R2的阻值;
(3)燜飯、保溫時電阻R1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物體在地球上重600N,它的質量為60kg.若物體在月球表面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frac{1}{6}$,那么該物體在月球表面的重力為100N,此時它的質量為60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在物理學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觀察或測量,但它變化時引起的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易于直接觀察或測量,就可以像小麗和小梅這樣用易于觀測的量來反映不易直接觀測的量.在下列問題的研究中,也用到這一物理學方法的是( 。
A.在研究平面鏡成像時,通過等大的蠟燭與虛像重合來確定虛像的位置和大小
B.在研究影響動能的因素時,通過木塊被撞后運動的遠近說明鋼球動能大小
C.在研究電壓作用時,通過水壓是水流形成的原因類比電壓是電流形成的原因
D.在研究電磁鐵磁性時,通過吸引大頭針數目的多少來判斷電磁鐵磁性的強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405年7月11日,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乘坐當時世界最大的“寶船”,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江蘇太倉劉家河編隊集結出海,開始了長達28年的“七下西洋”,下列有關船隊所受浮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船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B.船始終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變
C.船排開海水的體積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
D.船排開海水的體積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周末,胡麗和其他三位同學同坐一輛電動自行車外出游玩的情形如圖所示(超載很危險).請你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說出電動自行車超載行駛的危害性.(兩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如圖所示,向北行駛的汽車突然向東拐急彎時,車上的乘客會向西(選填:“東”、“南”、“西”或“北”)傾倒,這是由于乘客具有慣性的緣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將同一物體分別逐漸浸入到水和酒精中,為了便于操作和準確收集數據,用升降臺調節(jié)溢水杯的高度來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1)實驗中,同學們逐漸調高平臺,使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觀察到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重物受到的浮力增大(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重物完全浸沒后,逐漸調高平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選填“增”“減小”或“不變”).實驗表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小組反復討論,改進了實驗裝置如圖乙,其中A,B是相同的彈簧測力計,同學們逐漸調高平臺,使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比較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變化量△FA和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變化量△FB,它們的大小關系是△FA=△FB(選填“>”“<”或“=”).由此可初步得出結論:物體浸在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實驗前,若杠桿如圖甲所示,可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右(填“左”或“右”)調節(jié),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調節(jié)完畢后,當在杠桿B點掛3個質量相同的鉤碼,如圖乙所示,那么在杠桿的D點掛4個同樣質量的鉤碼,才能使杠桿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當杠桿平衡后,將B、D兩點下方所掛的鉤碼同時向支點O靠近1個格,那么杠桿不能(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同學們通過多次實驗,得出下表數據,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該結論最早是由古希臘的學者阿基米德(填人名)總結出來的.
次數物理量1234
L1/m0.10.150.20.2
F1/N0.50.51.52
L2/m0.050.050.10.1
F2/N11.5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