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測量時要進行_________,這樣就會產(chǎn)生誤差,采取________可減小誤差.

 

答案:估讀;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提示:

考查長度測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在“測量定值電阻阻值”和“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
(1)婷婷要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請你將如圖乙的電路用筆畫出的線連接正確(要求:滑片P向右移動時,通過電阻R的電流變大,導線不得交叉)
實驗開始前,要將變阻器的滑片P移至
A
A
端.婷婷閉合開關(guān),發(fā)現(xiàn)電流表有示數(shù),電壓表無示數(shù),則出現(xiàn)該故障的原因是
定值電阻短路
定值電阻短路
(寫出一種即可);
(2)她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guān),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時,觀察到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2A,電壓表示數(shù)如圖25甲所示,則定值電阻阻值為
10
10
Ω.她僅把這一次實驗測得的阻值作為最后的結(jié)果,同組的小明認為這種做法不合適,其不合適的理由是
沒有進行多次測量,實驗誤差大
沒有進行多次測量,實驗誤差大

(3)測出電阻后,同組的小明將電路中的定值電阻換成了一個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來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閉合開關(guān)后,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滑片P,使電壓表示數(shù)為
2.
2.

5
5
V時,小燈泡正常發(fā)光,如果此時電流表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
0.75
0.75
W.
(4)另一實驗小組同學,按正確方法完成實驗后,分別繪制了“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U-I圖象如圖丁所示,則表示“定值電阻”的U-I圖象的是
 (填“甲”或“乙”),這樣判斷的依據(jù)是
定值電阻阻值一定,電流跟電壓成正比
定值電阻阻值一定,電流跟電壓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下面是兩組同學探究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電流特點的實驗,請您幫他們完成實驗:
小明組正在探究“串聯(lián)電路電流特點”:(如圖1所示)
(1)小明將兩只不一樣的燈泡串聯(lián)在同一電源上,有一只燈泡發(fā)出了很強的光,而另一只燈泡卻發(fā)出較暗的光,同學們議論紛紛,你認為正確的是
C
C

A.發(fā)光強的燈泡中的電流大   B.發(fā)光暗的燈泡中的電流小
C.兩燈中的電流一樣大      D.發(fā)光暗的燈泡可能沒有接觸好
(2)做實驗時需要6V的電源,則要用
4
4
節(jié)干電池串聯(lián).
(3)小明在閉合開關(guān)后發(fā)現(xiàn)電流表A1指針如圖2,可能的原因是
被測電流超過了電流表的量程
被測電流超過了電流表的量程
.改正錯誤后,小明測出了一組數(shù)據(jù),接下來他又換了兩個不同規(guī)格的小燈泡再測了一次,這樣做的目的是
得出普遍性的規(guī)律,避免結(jié)論的片面性和偶然性
得出普遍性的規(guī)律,避免結(jié)論的片面性和偶然性

(4)同組的小麗在實驗中用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她實際用0~3A的量程進行測量,但是她發(fā)現(xiàn)這一量程的刻度不夠清楚,于是她從0~0.6A的量程中讀出指針的示數(shù)是0.46A,你判斷她實際電路中的電流值是
D
D

A.0.46A    B.0.82A    C.1.15A     D.2.3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1?昭通)甲、乙兩位同學分別對“物體的浮沉條件”進行了探究.
(1)甲同學的探究方案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量程0~5N,分度值0.2N)、天平(帶砝碼盒)、量筒及水、蠟塊(10g左右)
探究問題:蠟塊的上浮條件.
實驗過程:
①首先測量蠟塊的重力:方案一是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出蠟塊的重力;方案二是用天平測出蠟塊的質(zhì)量,再求出重力.
你支持方案
,理由是
因為彈簧秤的分度值大于蠟塊的重力
因為彈簧秤的分度值大于蠟塊的重力

②測量蠟塊受到的浮力:量筒中放入適量的水,把蠟塊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時,測出蠟塊排開水的體積,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你認為上述操作存在的問題是
蠟塊沒有浸沒在水中
蠟塊沒有浸沒在水中

③通過比較蠟塊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體上浮的條件.
(2)乙同學的探究方案
實驗器材:裝有水的大燒杯、蠟塊、鐵釘(見右圖).
探究問題:蠟塊的下沉條件.
實驗過程:把蠟塊浸沒在水中,松手后,發(fā)現(xiàn)
蠟塊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為了使浸沒在水中的蠟塊會下沉,設(shè)計了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將一根鐵釘全部插入蠟塊中,然后將蠟塊浸沒在水中松手,發(fā)現(xiàn)蠟塊沉入水底.
方案二:用同樣的鐵釘,但只將其部分插入蠟塊中,將蠟塊浸沒在水中松手,發(fā)現(xiàn)蠟塊也沉入水底.
①從物體受力的角度看,在蠟塊中插入鐵釘是為了改變
重力
重力
的大�。�
②能夠得到的實驗結(jié)論是:
物體的重力大于浮力時,物體下沉
物體的重力大于浮力時,物體下沉

③雖然兩種方案的實驗結(jié)果基本一致,但老師認為方案一更科學.你認為老師這樣評價的主要理由是
方案一是在改變物體重力的同時,控制了浮力不變這一條件.
方案一是在改變物體重力的同時,控制了浮力不變這一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俗語說“響水不開,開水不響”,開水真的不響嗎?小明想對此進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圓底鐵鍋在煤氣灶上進行燒水試驗,用溫度計、數(shù)字聲級計(測量聲音強弱的儀器)分別測量鍋內(nèi)水的溫度、鍋旁聲音的強弱.測量結(jié)果如下表:
水溫t/℃ 聲音強度/dB 現(xiàn)象
21 37.5 無氣泡
40 38 無氣泡
60 40.5 有小氣泡產(chǎn)生
70 43.4 少量氣泡上升
80 46.8 上升氣泡增多
85 52.9 大量氣泡上升
90 54.4 水面有氣泡形成
95 55.2 更多小氣泡形成,水變渾濁
99
99
52.8 沸騰
(1)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1所示,請?zhí)顚懕砀裰械目崭瘢?br />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溫度為
95℃
95℃
時,響度最大.現(xiàn)在你對“響水不開,開水不響”這句話有什么新的理解?
開水并非不響,而是響度相對水沸騰前弱一點
開水并非不響,而是響度相對水沸騰前弱一點

(2)實驗后,小明對小組同學提出這樣的疑問:如果不對水加熱,水會沸騰嗎?小組同學請教了物理老師,老師請同學們觀看了一段中央電視臺科技頻道《科技之光》欄目中科學家所做的實驗:如圖2所示,在燒杯中裝入適量的水,將燒杯放在連有抽氣機的密封玻璃罩中.用抽氣機從玻璃罩中抽氣,玻璃罩內(nèi)氣體的壓強
減小
減小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水的沸點
降低
降低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冷水居然劇烈地沸騰起來;由此小組同學得出了結(jié)論:在不加熱的情況下,水
沸騰(選填“能”或“不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驗中更奇怪的現(xiàn)象發(fā)生了:水又不可思議地結(jié)冰了,對此現(xiàn)象,你的合理解釋是
水沸騰時要從水中吸收熱量,使得水的溫度降低到凝固點一下,水結(jié)冰了
水沸騰時要從水中吸收熱量,使得水的溫度降低到凝固點一下,水結(jié)冰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探究氣泡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林學習小組在長約1米的細玻璃管內(nèi)注入水,管內(nèi)留有長約0.8厘米的氣泡,他們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用膠帶將玻璃管固定在中間有數(shù)字的木制米尺上.在探究過程中,他們觀察到如下現(xiàn)象:
(1)在選擇玻璃管時,是選擇長一些的好這是因為
便于測量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時間
便于測量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時間

(2)在氣泡上升的過程中,他們的視線隨氣泡一起移動,則通過氣泡觀察到米尺上面的數(shù)字與原來相比
變小
變小
(選填“變大”、“不變”、“變小”).
(3)實驗時,要等氣泡運動一段路程后才開始計時,這是因為
氣泡剛開始做加速運動
氣泡剛開始做加速運動

(4)在實驗中要測量出氣泡上升時的速度,某同學設(shè)計了以下三種方案,其中合理的,且實驗誤差較小的是
B
B

A.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每隔相同時間讀一次路程,求出每一時間段內(nèi)的速度進行比較.
B.在試管上每隔相同距離做標記,記錄氣泡經(jīng)過每一個標記的時間再進行比較.
C.讓氣泡上升,直接讀出上升進程中某幾個時間段內(nèi)的路程和時間,求出速度大小進行比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