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天然氣的熱值為4×107J/m3.完全燃燒0.3m3的天然氣,放出的熱量為 J.用天然氣給水加熱至沸騰后繼續(xù)加熱,水的溫度將 .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媽媽用電動自行車送小明上學.途中媽媽提醒小明“坐好,別動!”這個“別動”的參照物是( )
A.電動自行車上的座位 B.路旁的樹木
C.迎面走來的行人 D.從身旁超越的汽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
(1)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 (選填“必須”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著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2)在四次實驗中,滑動摩擦力最小的是 (選填“甲”、“乙”“丙”或“丁”).
(3)比較甲、乙實驗,是為了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有關;比較乙、丙實驗,是為了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有關.(以上兩空選填“壓力”或“接觸面粗超程度”)
(4)比較甲、丁實驗,發(fā)現(xiàn)甲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于丁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小明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你認為他的結論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5)小明要對實驗裝置進行改動,如圖2所示,重復實驗,發(fā)現(xiàn)效果更好.實驗中,小明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勻速拉動長木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5月9日我國多地出現(xiàn)日暈奇觀,圖為日暈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氣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陽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這樣太陽周圍就出現(xiàn)一個巨大的彩色光環(huán),稱為“光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蒸氣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現(xiàn)象
B.水蒸氣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熱
C.太陽光照射小冰晶后通過反射分解為七色光
D.太陽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為七色光的光的色散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做“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時,采用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兩個透明的容器中密閉了等量的空氣,U型管中液面的變化反映了密閉空氣溫度的變化。此實驗是為了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__________的關系,將此裝置接到電源兩端,通電一段時間后,電流在__________容器中產生的熱量較多。在電路中串聯(lián)一個滑動變阻器,再接入原電路,還可以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_________的關系。該實驗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和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1)調整實驗器材,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如圖所示,這樣調整的目的是為了 ;
(2)把點燃的蠟燭由圖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處時,需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 的實像; 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
(3)完成實驗后,繼續(xù)模擬遠視鏡的缺陷,給透鏡戴上遠視眼鏡,調節(jié)光屏的位置,使燭焰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取下遠視眼鏡,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 (選填“遠離”或“靠近”)透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9分)在一次課外探究中,王華觀察了他家的某品牌雙色電烤箱?凑f明書后得知電烤箱采用雙控電路,電路如圖所示,S為總開關,S1和S2為兩個溫控開關,R1和R2為上、下兩層的加熱電阻,上、下同時加熱時額定功率為1600W,其中R1=3R2
⑴上、下兩層同時正常工作時,R1消耗的電功率是多少瓦?
⑵只有R1正常工作時,通過R1的電流是多少?(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⑶王華媽媽總感覺做晚飯時烤熟同一種食物比所用時間比在其他時段要長。王華決定用家中的電能表和手表測量做晚飯時電烤箱的實際功率。他觀察家里電能表和手表測量做晚飯時電烤箱的實際功率。他觀察家里電能表標有“220V 20(40)A 50Hz 3200r/Kw”的字樣。于是,他關閉了家中所有其他用電器,僅讓電烤箱單獨工作(上、下層同時加熱)30秒,電能表轉盤轉過了32轉
①電烤箱的實際功率是多大?
②做晚飯時電烤箱實際功率變小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