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做“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現有電源(電壓為6V)、待測小燈泡(標有“4V”字樣)、電流表、電壓表〔只有0~3伏檔完好)、滑動變阻器A、B(A標有“10Ω 1A”字樣、B標有“20Ω 1A"字樣)、電鍵及導線若干。他選用其中一個滑動變阻器正確連接電路后進行實驗,當移動變阻器滑片至某一位置時,發(fā)現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如圖(a)、(b)所示
他經過思考,重新連接電壓表后進行實驗,將新測得的三組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①小徐在實驗中選用的滑動變阻器是_____ (選填“A”或“B”),重新接入電壓表時,他把電壓表接在_______選填“cd”或“ef”)位置。
②實驗中小徐觀察到小燈三次的發(fā)光亮度不同,因此他在“亮度”這一列填寫了“較暗、較亮、最亮”,他經過判斷后確認實驗序號_____時小燈泡恰好正常發(fā)光,他判斷的依據是 _______,小燈的額定電功率P額為____瓦。
B ef 3 電源電壓為6V,當電壓表的示數為2.0V時,小燈兩端電壓為4V 0.96 【解析】①電源電壓U=6V,圖中電壓表讀數為3V,電流表示數為0.2A,則滑動變阻器的電壓為3V,由I=得,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阻值為R==15Ω,故實驗中選用的滑動變阻器是B;因電壓表只有0~3伏檔完好,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4V,超過電壓表的量程,故應將電壓表接在ef位置。②電源電壓為6V,當電壓表的示...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2017-2018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冊同步練習:11.3 動能和勢能 題型:單選題
關于能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線懸掛著的物體,它沒有做功,它不具有機械能
B.在空中飛行的子彈,因為它能做功,所以它具有機械能
C.甲物體的運動速度比乙物體的大,則甲物體的動能一定比乙物體的大
D.甲物體的高度比乙物體的高度大,則甲物體的勢能一定比乙物體的大
B 【解析】A、懸掛著的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具有重力勢能,也就具有機械能,不符合題意;B、空中飛行的子彈由于運動而具有動能,并且能夠做功,所以具有機械能,符合題意;C、決定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是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具有的動能就越大,本選項中甲和乙的質量沒有確定無法比較它們動能的大小,不符合題意;D、決定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是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本選項中甲和乙的質量沒有確定無法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習題:第四節(jié) 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題型:實驗題
(河南中考)在如圖所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1)圖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測得時間tAB=1.6 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____.
(3)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確嗎?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0 25 小 不正確 所測時間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時間(小車從A到C的過程中通過B點時的速度不為0;小車通過AC段的時間與AB段的時間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時間)。 【解析】(1)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AB段的路程,如果測得時間, 則AB段的平均速度。 (2)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計時偏長,根據知,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