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燃料的熱值大小不能直接測量,需要通過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來體現(xiàn)燃料燃燒放出熱量的多少,而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跟液體的質(zhì)量和升高的溫度有關(guān),因此為了比較熱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熱同一種液體,讓液體的質(zhì)量相同,通過溫度計的示數(shù)高低得出吸熱多少,進而判斷熱值大;
為了比較兩種液體的比熱容,需要燃燒相同的燃料,加熱不同的液體,讓液體的質(zhì)量相同,溫度計的示數(shù)變化相同時,通過比較加熱時間比較吸熱多少,進而判斷兩種比熱容的大小關(guān)系;
(2)物理學規(guī)定,單位質(zhì)量的某種物質(zhì),溫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為該物體的比熱容;
(3)根據(jù)Q放=mq計算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4)電路的基本連接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串聯(lián),在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只與一條路徑,各用電器之間首尾相接;另一種是并聯(lián),在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有多條流通路徑,各個用電器之間并列連接.
解答 解:(1)為了比較熱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熱同一種液體,讓液體的質(zhì)量相同,通過溫度計的示數(shù)高低得出吸熱多少,進而判斷熱值大小,應(yīng)選擇甲和乙兩圖進行實驗;
為了比較兩種液體的比熱容,需要燃燒相同的燃料,加熱不同的液體,讓液體的質(zhì)量和溫度的變化相同,通過比較加熱時間,進而判斷兩種比熱容的大小關(guān)系,應(yīng)選擇甲和丙兩圖進行實驗;
(2)根據(jù)比熱容的定義可以知道,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的物理意義是:1kg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J;
(3)完全燃燒10g酒精放出的熱量:Q放=mq=10×10-3kg×3.0×107J/kg=3×105J;
(4)由圖可知,甲和丁電路中電流只有一條流通路徑,屬于串聯(lián)電路;乙和丙電路中電流都有兩條流通路徑,屬于并聯(lián)電路.
故答案為:(1)甲、乙;甲、丙;(2)1kg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J;(3)3×105;(4)串聯(lián);并聯(lián);并聯(lián);串聯(lián).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熱值概念、比熱容概念的了解與掌握,分析時利用好控制變量法是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考查了放熱公式的應(yīng)用,在代入數(shù)據(jù)時,注意質(zhì)量單位的換算.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物體吸收了熱量,它的溫度一定升高 | |
B. | 物體的溫度升高,它的內(nèi)能增加 | |
C. | 物體的內(nèi)能增加了可能是吸收了熱量 | |
D. | 物體的內(nèi)能增加,它的溫度可能升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2A | B. | 1A | C. | 0.5A | D. | 0.25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燈燈絲電阻一定比乙燈的大 | B. | 甲燈兩端的電壓一定比乙燈的大 | ||
C. | 甲燈的實際功率一定比乙燈的大 | D. | 無法判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近視眼鏡利用了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 | |
B. | 拍照時,被照者應(yīng)站在距照相機鏡頭二倍焦距以內(nèi)的位置 | |
C. | 借助放大鏡看地圖時,地圖到放大鏡的距離應(yīng)大于一倍焦距 | |
D. | 物體經(jīng)過人眼晶狀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縮小、倒立的實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驗序號 | 物距u/cm | 焦距f/cm | 像的性質(zhì) | 像距v/cm |
1 | 12 | 10 | 倒立放大實像 | 60 |
2 | 14 | 10 | 倒立放大實像 | 35 |
3 | 15 | 10 | 倒立放大實像 | 30 |
4 | 30 | 10 | 倒立縮小實像 | 15 |
5 | 30 | 12 | 倒立縮小實像 | 20 |
6 | 30 | 15 | 倒立等大實像 | 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