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是0°
B. 入射角增加20°,反射角也增加20°
C. 入射光線靠攏法線,反射光線也靠攏法線
D. 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是3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是30°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第十九章生活用電與家用電器思維特訓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漏電保護斷路器
電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安全隱患,根據(jù)安全用電要求,現(xiàn)在,許多用戶特別是新建樓房的電路中除了要安裝防止電流過大的空氣斷路器(俗稱“空氣開關(guān)”)外,還必須安裝如圖甲所示的漏電保護斷路器(俗稱“漏電保護器”),它們通常安裝在供電箱中.
家用漏電保護斷路器是在用電器發(fā)生漏電故障或人因操作失誤而觸電時實施保護的設(shè)備,正常情況下,住戶家中沒有電流流向地面,即圖乙中I3為零,進戶線中流入的電流I1和流出的電流I2相等.如果電路中某處發(fā)生漏電(漏電是指電流從墻體、人體、接地線或其他路徑流向地面),即圖中的I3不為零,就會造成I1和I2不相等,當I1和I2的差異達到一定值,漏電保護斷路器便會迅速自動切斷電路.排除漏電故障后,重新合閘即可恢復供電.為確保使用安全,漏電保護斷路器上設(shè)置了試驗按鈕,需要每月試按一次,如果試驗按鈕按下漏電保護器無動作,說明漏電保護器需要更換.
(1)漏電保護斷路器實質(zhì)上就是一個________(電源/用電器/開關(guān)).
(2)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有________(只需答一個原因),當家庭電路電流過大時,漏電保護斷路器________(能/不能)自動切斷電路.
(3)如果電路中發(fā)生漏電,漏電電流為I3, 則I1、I2、I3大小關(guān)系的表達式為________.
(4)站在地面上的人體不小心接觸了火線,如圖丙所示,該人體的電阻為3000Ω,人與地面、電線等的接觸電阻為2500Ω,電路中安裝了規(guī)格為如圖丁所示的漏電保護斷路器,該漏電保護斷路器______(能/不能)及時斷開電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第三章 物態(tài)變化 第2節(jié) 熔化和凝固同步訓練題 題型:單選題
關(guān)于自然現(xiàn)象對應(yīng)的物態(tài)變化及吸放熱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結(jié)冰—凝固 吸熱
B.霧生成—液化 放熱
C.露產(chǎn)生—汽化 吸熱
D.霜形成—升華 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2018-2019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4.2 光的反射隨堂通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關(guān)于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無論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對應(yīng)一條入射光線,只有一條反射光線
B. 鏡面反射的每一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規(guī)律
C. 漫反射中有些光線不遵循光的反射規(guī)律
D. 入射光線彼此平行時,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線彼此不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4.2光的反射同步練習題 題型:作圖題
如圖所示,小明利用一塊平面鏡使此時的太陽光水平射入隧道內(nèi).請你通過作圖畫出平面鏡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4.2光的反射同步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減小20°,則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將
A. 減小20° B. 減小40° C. 增大20° D. 增大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新版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三章電路初探單元同步測試卷(附答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要使兩燈串聯(lián)應(yīng)閉合開關(guān) ,閉合開關(guān)S1和S3,兩燈 聯(lián);為了避免電源短路,不能閉合開關(guā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中考物理復習物態(tài)變化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圖甲是“觀察水沸騰”的實驗裝置。
(1)當水沸騰時,觀察到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此時水的沸點是 ℃,說明液面上的氣壓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個標準大氣壓。
(2)當水沸騰時,杯口附近出現(xiàn)大量“白氣”,“白氣”是杯中冒出的水蒸氣遇冷 (選填“汽化”或“液化”)形成的,該過程要 (選填“吸熱”或“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