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7.在生產和生活中我們常遇到下列事例:投擲鉛球時,鉛球被舉起一定的高度后再斜向上用力推出去,鉛球會落到很遠的地方;投擲標槍時,標槍被舉起一定的高度用力甩出去,標槍會落到很遠的地方…
(1)請你再舉一個類似的事例:投擲手榴彈.
(2)這些事例應用到的共同物理知識是:利用了慣性.
(3)李娟看到投擲鉛球場景后,思考:鉛球投擲的遠近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她提出猜想一:鉛球投擲的遠近與用力的大小有關.
請你另提出一個猜想二:鉛球投擲的遠近與鉛球的質量、鉛球的體積、投擲的角度等有關.
(4)小芳找來彈弓模擬“投擲鉛球”來驗證猜想一.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a、把彈弓的橡皮用力拉長到一定的長度后,以一定彈射角度θ1將彈丸彈射出去,測出水平射程為S1
b、把彈弓的橡皮用力拉長到另一長度后,以另一個彈射角度θ2將同一彈丸彈射出去,測出水平射程為S2
c、通過比較兩次射程S1,S2的遠近,得出結論:鉛球投擲的遠近跟拋射角大小有關.
(5)請對小芳的實驗方案作出評估,指出她本次實驗中的不足之處或需要改進的地方:兩次沒有控制彈射的角度相同.

分析 (1)根據慣性的概念和重力的方向進行分析,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稱之為慣性;
(2)擲鉛球和擲標槍,都是利用物體的慣性,使鉛球和標槍投擲到很遠的地方的;
(3)影響鉛球投擲的遠近的因素有很多:鉛球質量、投擲角度、用力大小等;
(4)控制對彈弓的拉力不變,改變彈丸彈射角度,比較水平射程,得出結論;
(5)研究彈丸的射程與用力的大小的關系時,采用控制變量法的思想,控制彈丸的質量和投擲角度相同.

解答 解:(1)用力拋出去的物體斜向上運動,離開人手后,由于慣性物體會繼續(xù)向上向前運動,就會運動的就很遠,例如投擲手榴彈時,舉起一定的高度用力甩出去,手榴彈會落到很遠的地方.
(2)鉛球和標槍離開人手后,由于慣性繼續(xù)保持向前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前進的距離會很遠.
(3)影響鉛球投擲的遠近的因素有很多:鉛球質量、投擲角度、用力大小等,可以提出與鉛球質量或與投擲角度是否有關.
(4)通過比較可知,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兩次彈射角度不同,射程S1,S2的遠近不同,可以得出結論:鉛球投擲的遠近跟拋射角大小有關;
(5)小芳的實驗方案中,控制了彈丸的質量,沒有控制投射角度,不符合控制變量法的思想.
故答案為:(1)投擲手榴彈;
(2)利用了慣性;
(3)鉛球的質量、鉛球的體積、投擲的角度等;
(4)鉛球投擲的遠近跟拋射角大小有關;
(5)兩次沒有控制彈射的角度相同.

點評 (1)本題是控制變量法思想的應用,在研究與某個因素的關系時,必須控制其余因素相同;
(2)體驗與探究是指學習者面對新的問題情景,結合自己原有的生活經驗,調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去學習、探究新知識,在充分感知和體驗的基礎上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形成對各種問題的觀點和見解,從而獲得學習成功的一種學習方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小蓓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對冰加熱,根據實驗記錄分別繪制了冰熔化時和水沸騰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丙所示.請你回答:

(1)圖乙中,BC段表示冰的熔化過程,此過程中處于冰水混合狀態(tài),熔化的特點是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2)由圖丙可知,水的沸點是98℃,由此可判斷出當時水面上方的氣壓低于(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個標準大氣壓;
(3)婷婷同學評估小蓓同學所畫的圖象圖丙時指出:圖象中的GH段不是根據實驗數據畫出來的,請你幫婷婷陳述其中的奧妙:水全變成了水蒸氣,水蒸氣散發(fā)在空氣中,而溫度計在空氣中,測量的不全是水蒸氣的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小龍龍在連接兩盞燈的串聯電路時發(fā)現,只有燈L1發(fā)光,燈L2不發(fā)光.龍龍認為該電路可能有故障,也可能沒有故障.請你認真、全面地分析出現此現象的原因,在不拆原電路的基礎上,適當添加器材,設計實驗,幫助龍龍分析燈L2不發(fā)光的原因.
要求:過程中寫明添加的器材;
根據實驗過程和現場寫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為了探究拉動物體時用力大小與用力方向的關系,小王將一個重力為10牛的重物放置在不同的粗糙水平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向緩慢拉動重物勻速前進,如圖(a)所示,然后,他改變測力計的用力方向,使測力計的用力方向與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α,如圖(b),接著,他繼續(xù)增大測力計的用力方向與水平方向之間的角度α,并記錄下不同角度α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表一   木板 (較光滑)
序號α(度)拉力F(N)
1103.47
2203.42
3303.47
4403.63
5503.95
表二   砂紙 (較粗糙)
序號α(度)拉力F(N)
6107.42
7206.84
8306.52
9406.42
10506.52
(1)比較序號1和6(或2和7、或3和8、或4和9、或5和10)可知,在不同的水平面上拉動同一個物體時,測力計的用力方向與水平方向之間的角度α相同,水平面越粗糙,拉力越大.
(2)比較序號1-5可知,在同一水平面上拉動同一個物體時,用力方向與水平方向之間的角度α越大,法力先減小后增大.
(3)小王發(fā)現,兩次實驗,拉力可能存在最小值,表一中,拉力的最小值應該在角度α為20度至40度之間尋找才有可能找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學習了電學知識后,小明、小亮和小艷所在的興趣小組發(fā)現:電學量的變化往往能夠用來反映力學、熱學、光學等物理量的變化.在馮老師的點撥下,他們在探究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方案,共同設計了一種用電學量的變化來反映力學量--距離變化的裝置.

(1)圖(甲)所示是他們最初設計的裝置原理圖.圖中R0是定值電阻,ab是總電阻為9Ω、長60cm、粗細均勻、電阻隨長度均勻變化,且沿豎直方向固定放置的金屬桿,M是上下均有掛環(huán)、可沿豎直導軌上下移動的小物塊,M上連有一根左端有滑片P、電阻不計的水平金屬細桿,細桿與導線以及P與ab均接觸良好,P在ab的中點時,對應于軸既不上移也不下移的位置.除金屬桿ab、小物塊M、金屬細桿和導軌外,他們還準備了以下器材:A.電源(提供4V的穩(wěn)定電壓)B.電流表A(量程0-0.6A)C.電壓表V1(量程0~3V)D.電壓表V2(量程0~15V)E.定值電阻R0(1Ω、3Ω、5Ω和6Ω的電阻各一個)F.開關S一個,導線(足夠長)若干
①認真研究該原理圖后,小艷認為圖中只需一個電表即可,于是她將電流表去掉,則電流表所在處應該用一根導線替代(填“讓其斷路”或“用一根導線替代”).
②小明和小亮認為:該裝置應該盡量大地反映M移動的距離范圍,同時還希望電壓表上的每根刻度線都能夠表示出軸移動的距離值.要達到此目的,電壓表應該選C(填器材序號字母);定值電阻應該選阻值為3歐的.
③在他們改進并初步完善的設計方案中,P在ab的中點,M既不上移也不下移時,電壓表的示數是1.5V.
(2)馮老師在充分肯定他們的設計方案后,提出-個建議:能否在上述改進并初步完善的方案基礎上再想想辦法,使測量的距離范圍更大?
他們經過熱烈討論后,決定增加一組滑輪組試試.圖(乙)中的A、B、C是小明、小亮和小艷分別畫出的滑輪組與M連接的示意圖.他們希望通過電表的示數間接反映繩上N點的移動距離,且要求N點移動距離范圍超過M.
①小明的連接方式能夠達到目的嗎?請說明理由.
②小亮(填“小明”、“小亮”或“小艷”)的連接方式,測量的N點移動距離范圍最大.該連接方式中,電壓表量程的l/3刻度線處表示的N點移動距離為100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為了研究物質的某種特性,某同學分別用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做實驗.實驗時,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別測出甲(或乙)液體在不同體積時的質量.下表記錄的是實驗測得的數據及求得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物質序號體積(cm3質量(g)質量/體積(g/cm3
1591.80
210181.80
315271.80
4540.80
51080.80
615120.80
(1)在方格紙中,用圖線分別把甲、乙兩種不同液體的質量隨體積變化的情況表示出來.(在圖線上標注出甲、乙的物質名稱)
(2)分析下表中實驗序號1與2(2與3、l與3)或4與5(5與6、4與6)的體積與質量變化的倍數關系或圖象,可歸納得出的結論是: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
(3)分析上表中實驗序號:1與4(或2與5,3與6)可歸納得出的結論是:體積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它們的質量不相同.
(4)分析上表中甲、乙兩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關系,可歸納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物理學中根據物質的這種性質,從而建立了密度的概念.
(5)本實驗中測量多組數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偶然性,得到更為普遍的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如圖甲,底面積為80cm2的圓筒形容器內裝有適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 底面積為60cm2、高為12cm的實心圓柱形物體A用細線拴好并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小王要探究圓柱形物體A逐漸浸人圓筒形容器內的水中時( 水沒有溢出容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與圓柱形物體A下表面離水面的距離h的關系.(使用刻度尺測量h,不計細線重)
(1)小王從圓柱形物體A接觸水面至接觸容器底之前,分別記下多組F、h,并將測量的結果填寫在實驗表格中,依據實驗表中數據,在圖乙中的方格紙中畫出了F與h關系的圖象.
①由圖象乙可知,物體A的重力為9N.
②觀察圖象乙,可以得出結論:在物體A沒有浸沒之前,當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減。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在物體A浸沒后,當增大h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不變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由此可知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與浸入深度無關 (選填“有關”或“無關”).
③由圖象乙可知:當h等于10cm時,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6N.
(2)物體A在容器內浸沒后與未放入物體A前比較,水對容器底產生的壓強增加了900Pa.(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不同的凸透鏡對光的折射程度可能是不相同的,即每一個凸透鏡的焦距不一定相同,那么凸透鏡的焦距與什么因素有關呢?小雷進行了探究實驗,實驗結果記錄到表中.
次數1234
材料玻璃玻璃水晶水晶
截面直徑/cm3335
凸起程度較小較大較小較小
焦距/cm544
(1)如圖甲所示是他第一次測量透鏡焦距的情景,此透鏡的焦距為10cm.

(2)請你分析表中的實驗數據,由1、2次的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材料、截面直徑相同時,凸透鏡凸起越大,焦距越。
(3)小雷回想起白光經三棱鏡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如圖所示,受此啟發(fā),產生了一個問題:紅光、紫光對凸透鏡的焦距是否相同?于是他分別用紅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個凸透鏡的主光軸射入進行了實驗,你認為紅光射入時凸透鏡的焦距大.
(4)小雷又進行了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若其像成在光屏的左上角如圖丙所示,應將凸透鏡向右下(選填“右下”、“左上”、“右上”或“左下”)調節(jié),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當燭焰向透鏡靠近時,光屏應向遠離(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5)小雷又發(fā)現他和同學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鏡進行實驗時,從各組匯報數據中發(fā)現,當物距均為12.00cm時,有三個小組所測像距分別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們的數據差別不是因為長度測量誤差導致的,你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操作原因是沒有找到最清晰的像時就開始讀數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鏡上,當入射角是30°時,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是60°,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