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2012?江寧區(qū)一模)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
(1)在做實驗時,要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小王的實驗數(shù)據如下表:根據實驗數(shù)據分析,可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F2L2
F1L1=F2L2

測量序號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動力×動力臂/(N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阻力×阻力臂/(Ncm)
1 1.0 15 15 1.5 10 15
2 0.5 20 10 1.0 10 10
3 2.0 15 30 1.5 20 30
4 1.5 3 15 45
(3)小王在這次實驗中測多組數(shù)據目的是為了
使實驗規(guī)律具有普遍性
使實驗規(guī)律具有普遍性

(4)小王在做第四次實驗記錄時漏記了動力臂,請你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將其補充并填寫在表格中.
分析:(1)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3)初中物理用實驗探究物理問題時要進行多次實驗,有的是為了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有的是多次測量發(fā)現(xiàn)變化規(guī)律;有的是為了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4)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求出動力×動力臂,再求出動力臂.
解答:解:(1)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實驗1、實驗2、實驗3得,F(xiàn)1L1=F2L2
所以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3)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進行多次實驗,利用多組實驗數(shù)據總結實驗結論,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4)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F(xiàn)1L1=45N?cm,
所以F1L1=1.5N×L1=45N?cm,
所以,L1=30cm.
故答案為:(1)為了便于觀察杠桿平衡和測量力臂;
(2)F1L1=F2L2
(3)使實驗規(guī)律具有普遍性;
(4)30.
點評:(1)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和調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操作方法是相同的.
(2)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可以進行計算力或力臂,或判斷杠桿是否平衡等,應用很廣泛,要靈活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江寧區(qū)一模)如圖是探究電流產生熱量與電阻關系的電路,R1=10Ω,R2=5Ω,閉合開關后,電流表示數(shù)為1A.加在電阻R1兩端的電壓是
10
10
V,通過電阻R2的電流在10s內產生的熱量是
50
50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江寧區(qū)一模)如圖所示關于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的事例,下列說法中正確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江寧區(qū)一模)小凡同學用圖示的實驗裝置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
(1)為了完成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
秒表(計時器)
秒表(計時器)

(2)下表是他所做的記錄.在記錄第四次數(shù)據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請將讀數(shù)填在表內空格中.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溫度/℃ 82 86 89 94 98 98 98 98
(3)在觀察水的沸騰過程中,小華發(fā)現(xiàn)杯口附近的“白氣”越來越多,“白氣”的形成屬于
液化
液化
現(xiàn)象(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
(4)由表中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的特點是
保持不變
保持不變

(5)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在交流時,發(fā)現(xiàn)各自測出的水的沸點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
氣壓不是1標準大氣壓(溫度計不準確、讀數(shù)有誤差、水有雜質等)
氣壓不是1標準大氣壓(溫度計不準確、讀數(shù)有誤差、水有雜質等)
(寫出一點).
(6)小華利用實驗器材,研究水的內能拍到了如圖乙所示的三幅圖景,你認為
(a)
(a)
杯水中內能最小(選擇填(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江寧區(qū)一模)小華同學用量筒和托盤天測量牛奶的密度.
(1)在調節(jié)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盤天平時,發(fā)現(xiàn)指針停在分度盤的右側,要使天平平衡,應將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
(2)當他用天平測物體質量時,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左側,這時應該
增加
增加
(選填“增加”或“減少”)砝碼.
(3)他按甲、乙、丙的順序進行實驗.根據圖中數(shù)據可知:杯中牛奶的質量為
112.4
112.4
g;牛奶密度為
1.124×103
1.124×103
kg/m3
(4)為了更加準確地測量牛奶的密度,你認為圖中合理的實驗順序為
乙、丙、甲
乙、丙、甲
,這樣調整的好處是
避免了杯壁粘有牛奶而造成誤差
避免了杯壁粘有牛奶而造成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江寧區(qū)一模)在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電源電壓為4.5V,小燈泡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
斷開
斷開

(2)小明同學把實驗電路連接好后閉合開時發(fā)現(xiàn)燈泡很暗且電壓表示數(shù)超過了所選用的量程,經分析發(fā)現(xiàn)電路連接時有兩根導線有問題,請在錯誤的導線上打“×”,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錯誤之處進行改正.(要求改正后,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動時燈泡變亮).
(3)根據改正后的電路說明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位于
A
A
(選填“A”或“B”)端.
(4)小明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到某一點時,電壓表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為
2.2
2.2
V,則此時燈泡消耗的實際功率
額定功率(選填“>”、“<”或“=”).為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此時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
B
B
(選填“A”或“B”)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