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用10N的水平推力F去推一個在水平地面上重為50N的物體,物體靜止不動,則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
A.10NB.50NC.40ND.0N

物體在水平面上受:水平推力F=10N、水平方向的摩擦力f作用而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得:f=F=10N;
故選A.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一個質(zhì)量為50 kg的女孩漂浮在死海的水面上,正在悠閑地看書,女孩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_ N,她所受的合力是____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圖是運動員利用器械進行訓(xùn)練的示意圖,其中橫桿AB可繞固定點O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OAOB=3∶4,系在橫桿A端的細(xì)繩通過滑輪懸掛著物體M。當(dāng)運動員用300N的力舉起橫桿B端時,恰好使AB在水平位置平衡,則物體M的質(zhì)量是     kg。(取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是小理踢足球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踢球時,球?qū)δ_沒有作用力
B.球在空中飛行時受到腳的作用力
C.腳對球的力和球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D.球靜止在水平地面時,球的重力與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北方冬天,人們常用狗拉雪橇.一條狗用200N的水平拉力拉著重3000N的雪橇在雪面上勻速向西前進,速度為1.5m/s,雪橇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方向是______.此時,雪橇受到的重力和______是一對平衡力,這個力的大小為______N,方向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1是小華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
(1)小華將系于小卡片兩對角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______,并通過調(diào)整______來改變拉力的大。畬嶒炛羞x擇小卡片的目的是______(填“考慮”、“不考慮”)小卡片的重力.
(2)為了探究兩個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進行如下操作:______(填“擠壓”、“翻轉(zhuǎn)”或“旋轉(zhuǎn)”)小卡片,松手后觀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3)利用彈簧測力計代替圖中的鉤碼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兩個力的大小還有較小的差距.你認(rèn)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______(答出一條即).
(4)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明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設(shè)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同學(xué)們認(rèn)為小華的實驗優(yōu)于小明的實驗,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減少了摩擦力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
B.小卡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
C.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轉(zhuǎ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物理課本放在水平桌面上,則( 。
A.物理課本受到重力和桌面對物理課本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物理課本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物理課本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物理課本的重力與其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桌面對物理課本的支持力和物理課本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
(1)對于什么情況下二力平衡你的猜想是______.
提出猜想的依據(jù)是______.
(2)利用如圖所給的器材和砝碼,你設(shè)計了一個怎樣的實驗來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3)通過實驗,你得出的二力平衡的條件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提升水中的物體M1,動滑輪A所受重力為G1,物體M1完全在水面下以速度v勻速豎直上升的過程中,卷揚機加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F1,拉力F1做功的功率為P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為了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用所受重力為G2的動滑輪B替換動滑輪A,如圖乙所示,用替換動滑輪后的滑輪組提升水中的物體M2,物體M2完全在水面下以相同的速度v勻速豎直上升的過程中,卷揚機加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F2,拉力F2做功的功率為P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已知:G1-G2=30N,=5%,,M1、M2兩物體的質(zhì)量相等,體積V均為4×10-2m3,g取10N/kg,繩重、輪與軸的摩擦及水的阻力均可忽略不計。

求:(1)物體M1受到的浮力F;
(2)拉力F1與F2之比;
(3)物體M1受到的重力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