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選取了一個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并將蠟燭、透鏡.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
(1)點燃蠟燭,保持蠟燭、透鏡的位置不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始終得不到燭焰清晰的像.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
(2)經(jīng)過調節(jié)之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倒立、縮小的像,則蠟燭到透鏡的距離一定________cm.生活中的________就用到這一成像規(guī)律.
解:(1)在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首先要調整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使燭焰的像能夠成在光屏上,所以當調整光屏的位置始終光屏上沒有像時,首先要想到這種可能.其次利用實像與虛像的區(qū)別,再考慮成的是虛像這種可能.
(2)燭焰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可知,此時的物距應該是大于二倍焦距.由于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厘米,所以,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一定大于20厘米.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物體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利用這個原理制成了照相機.
故答案為:(1)燭焰、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蠟燭在透鏡的焦點以內或在焦點上);
(2)大于20;照相機.
分析:(1)光屏上得不到燭焰像的情況有三種:①成的像是虛像,虛像是不會成在光屏上的;②成實像,但由于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雖然成的是實像,但光屏上顯示不出來;③不成像,當物體位于焦點上,即u=f時,此時不成像,所以光屏上也得不到燭焰的像.
(2)利用成像的性質和焦距,結合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即可確定物距與焦距的關系.從而確定物距的范圍.
點評: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中,共涉及四個方面的內容:①物距與焦距的關系;②成像性質;③像距與焦距的關系;④應用.在這四個方面中,只要告訴了其中的一個方面就可以確定另外的三個方面.此題中的第二問就是告訴了成像性質,讓確定物距的范圍以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