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做了如圖20所示的實驗.請仔細觀察圖示并回答下列問題:
(1)從A、B兩圖可知,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N.
(2)根據(jù)B、C兩實驗,小明就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你認為對嗎?
答: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分析:(1)觀察圖,利用稱重法(F=G-F)求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體受液體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BC兩圖中液體的密度不同,排開液體的體積也不同,沒有控制變量,得出的結(jié)論不準確.
解答:解:(1)由BC兩圖知道,物體重G=10N,物體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7N,
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G-F=10N-7N=3N;
(2)由C圖中看出,物體沒有浸沒于鹽水中,和B圖中比較,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液體的密度也不同,不能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故小明的結(jié)論是錯的,因為研究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的關系,要保證排開的液體的體積相等.
故答案為:(1)3
(2)不對、實驗中沒有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
點評:本題考查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實驗中考查了控制變量法,求浮力的方法有四種:①壓力差法;②稱重法;③阿基米德原理法;④平衡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7?長春)小明想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與其形狀是否有關”.他找來薄鐵片、燒杯和水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鐵片放入盛水的燒杯中,鐵片下沉至杯底.
步驟二:將鐵片彎成“碗狀”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1)通過分析可知,第一次鐵片受到的浮力
小于
小于
第二次鐵片受到的浮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小明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與其形狀有關.小明得出錯誤結(jié)論的原因是:他只關注了鐵片
形狀
形狀
的改變,忽視了
排開水的的體積
排開水的的體積
對浮力大小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石獅市模擬)小明在“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做了如圖20所示的實驗.請仔細觀察圖示并回答下列問題:
(1)從A、B兩圖可知,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3
3
N.
(2)根據(jù)B、C兩實驗,小明就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你認為對嗎?
答:
不對
不對
.理由是:
實驗中沒有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
實驗中沒有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明同學通過實驗來研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圖所示的一系列實驗.

(1)對比分析①②③兩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
液體密度一定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液體密度一定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
對比分析①③④兩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跟物體浸沒的深度沒有關系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跟物體浸沒的深度沒有關系
;
對比分析①④⑤兩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液體的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液體的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2)小明想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與其形狀是否有關”.他找來薄鐵片、燒杯和水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鐵片放入盛水的燒杯中,鐵片下沉至杯底.
步驟二:將鐵片彎成“碗狀”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通過分析可知,第一次鐵片受到的浮力
小于
小于
第二次鐵片受到的浮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小明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與其形狀有關.小明得出錯誤結(jié)論的原因是:他只關注了鐵片形狀的改變,忽視了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對浮力大小的影響.
(3)“曹沖稱象”的故事流傳至今如圖所示,最為人稱道的是曹沖采用的方法,他把船上的大象換成石頭,而其他條件保持不變,使兩次的效果(船體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于是得出大象的重就等于石頭的重.人們把這種方法叫“等效替代法”.請你寫出他運用的與浮力相關的物理知識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所受浮力等于物體自身重力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所受浮力等于物體自身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福建省模擬題 題型:探究題

小明在“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請仔細觀察圖示并回答下列問題:
(1)從A、B兩圖可知,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N。
(2)根據(jù)B、C兩實驗,小明就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你認為對嗎?答: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