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兩個電阻A和B中的電流與兩端電壓的關系如圖,則A的阻值是5Ω;當通過B的電流為0.5A時,其1min產(chǎn)生的熱量為150J;若將電阻A和B并聯(lián)后接在電壓為3V的電源兩端,則總電流是0.9A.

分析 (1)由電路圖可知,兩電阻的U-I圖象為一次函數(shù),則元件A和元件B為定值電阻,再根據(jù)圖象讀出任意一組電壓和電流值,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兩元件的阻值;
(2)兩電阻并聯(lián)時兩端的電壓相等,根據(jù)圖象讀出通過的電流,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求出電路中的總電流;
(3)根據(jù)公式Q=I2Rt可計算兩個電阻產(chǎn)生的熱量之比.

解答 解:(1)由圖象可知,兩元件為定值電阻,且當UA=UB=3V時,IA=0.6A,IB=0.3A,
由I=$\frac{U}{R}$可得,兩元件的電阻:
RA=$\frac{{U}_{A}}{{I}_{A}}$=$\frac{3V}{0.6A}$=5Ω,RB=$\frac{{U}_{B}}{{I}_{B}}$=$\frac{3V}{0.3A}$=10Ω.
(2)1min通過B產(chǎn)生的熱量:
Q=I2RBt=(0.5A)2×10Ω×60s=150J;
(3)因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所以,將A和B并聯(lián)后接在電壓為3V的電源兩端時,UA=UB=3V,
由圖象可知,IA=0.6A,IB=0.3A,
因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所以,通過A和B的總電流:
I=IA+IB=0.6A+0.3A=0.9A.
故答案為:5;150;0.9.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的應用、焦耳定律公式的應用,關鍵是根據(jù)圖象讀出電壓和電流的對應值.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對簡單機械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用杠桿,就是為了省力
B.吃飯時,筷子是個省力杠桿
C.小軍用10N的力提起了35N的重物,那么他不可能單獨使用定滑輪或動滑輪(不計機械重及摩擦)
D.分別用杠桿、動滑輪和滑輪組將同一物體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做的總功一樣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以下是小明幫媽媽在廚房做飯時的幾個場景,他聯(lián)想到很多的物理知識,其中錯誤的是( 。
A.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
B.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鋒利,可以增大切菜時的壓強
C.可以在塑料吸盤掛鉤上掛鏟子,是利用大氣壓強
D.把雞蛋往碗沿上一磕雞蛋就破了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關于溫度、內(nèi)能和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B.0℃的冰變成0℃的水,內(nèi)能不變
C.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D.冰冷的冰山不具有內(nèi)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有關能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核能是絕對安全的能源B.太陽能是核裂變釋放的能量
C.電能是可再生能源D.太陽能集熱器是直接利用太陽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如圖是路口中常見的攔道木,當在A點用力向下壓時,攔道木抬起,此時,攔道木是一個費力(填“省力”或“費力”)杠桿.小明認為在B點用力向上頂也可將攔道木升起來,他這樣做動力移動的距離會更大(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2015年9月13日第六屆環(huán)鄱陽湖山地自行車大賽在安福武功山舉行,運動員李強質(zhì)量為70kg,他參加了本次比賽.圖是山地自行車的比賽用車,其相關數(shù)據(jù)如表:
車架材料碳纖維
車架材料體積/cm32500
車架質(zhì)量/kg4.5
整車質(zhì)量/kg10
單輪接觸面積/cm24
(1)求碳纖維車架的密度;
(2)李強騎車時山地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
(3)李強在某路段勻速騎行6km,耗時10min,若該路段阻力為總重力的0.02倍,求他的騎行功率.(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的四個物態(tài)變化的實例中,屬于凝華的是(  )
A.
江河的冰雪化成“水”
B.
草葉上形成“露珠”
C.
早晨大霧彌漫
D.
樹葉上形成“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如圖甲所示的兩種使用測電筆的方法,正確的是甲.如圖乙所示,用電水壺燒水時,若不慎有水濺入旁邊的插座里,可能導致電路短路,使空氣開關跳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