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8.小明同學舉了四個例子,其中一個不能說明光沿直線傳播的是(  )
A.影子的形成
B.小孔成像
C.日食和月食
D.早晨,太陽還在地平線下,我們就看見了它

分析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常見的現(xiàn)象有日食、月食、影子和小孔成像等.

解答 解: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都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由于大氣層上疏下密,光線穿過不均勻的大氣連續(xù)發(fā)生折射,早晨當陽光的折射光線沿水平線進入人眼時,而此時的入射光線還在地平線以下,即雖然看到了太陽的虛像,但真實的太陽還在地平線以下.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光直線傳播的證明,正確理解光的直線傳播、折射、反射現(xiàn)象,注意總結一些常見的與這些現(xiàn)象有關的例子,并用所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對解決此類題目有幫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探究影響保溫瓶中水溫下降的快慢的因素,保溫瓶是家中廚房常用的器具.我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保溫瓶中裝水越少,過一夜后,瓶中的水溫就低.另外,冬天保溫瓶中的水溫度降低得更快.下面我們將按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來探究影響保溫瓶中水溫下降快慢的因素.
(1)提出問題:保溫瓶中水溫下降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2)建立假設 猜測1:保溫瓶中水量的多少可能是影響的一個因素.猜測2:保溫瓶中水的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差是一個影響因素
(3)實驗檢驗:
實驗1實驗2
實驗
目的
檢驗保溫瓶中水溫下降的快慢
是否與保溫瓶中水量的多少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1)如圖1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測得物體的長度是4.70cm.如圖2所示停鐘的示數(shù)為5min37.5s.

(2)如圖3所示是小華測量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下表是小華在實驗中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
路程(cm)運動時間(s)平均速度
s1=90t1=3
s2=40t2=2
①該實驗的原理是v=$\frac{s}{t}$;實驗中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填“大”或“小”),原因坡度太大,小車運動時間太短,不易測量時間.
②實驗中用金屬片使小車停止,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
③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小車通過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5m/s.
(3)圖4中四個速度隨時間的關系圖象,能反映出小車下滑運動的是C.(選填如圖4中的選項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三種狀態(tài)之間變化,物質各種狀態(tài)間的變化叫做物態(tài)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市的交叉路口通常都裝有紅、黃、綠三色燈接入照明電路來指揮車輛、行人通行,我國照明電路電壓是220V;三色燈的連接方式是并聯(lián)(填“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若每只燈的規(guī)格都是“300W”且正常發(fā)光,則每組交通指揮燈(含紅、黃、綠三種顏色燈)工作15小時要消耗電能4.5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用蒸籠蒸饅頭,是上層的先熟.其原理是高溫的水蒸氣經過多層蒸格向上升,遇到蒸籠蓋時,大量的水蒸氣發(fā)生液化現(xiàn)象,放出很多熱量.有經驗的師傅拿剛出籠的饅頭前,先將手沾點水,這主要是利用水汽化吸熱,保護手不會被燙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某同學用玻璃板、相同的兩支蠟燭A
和B、刻度尺、白紙、支架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所示.
(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較明亮/較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
(2)在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A(選填“A”或“B”)這一側觀察,移動玻璃板后的蠟燭B,使它與蠟燭 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3)實驗中使用刻度尺,是為了測量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4)移開蠟燭B,用白紙做屏幕放在該位置,直接觀察白紙,發(fā)現(xiàn)白紙上不能成像,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其特點是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
(5)本實驗中選用較薄的玻璃板實驗效果好.(選填“厚”或“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作出圖中的折射光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在探究聲音的特性時,進行如下實驗:
(1)如圖甲、乙所示,先撥動張緊的細橡皮筋,再撥動張緊的粗橡皮筋,觀察先后兩次發(fā)聲時橡皮筋振動快慢及聲音的特點,記錄如表:
序號橡皮筋長短橡皮筋粗細振動快慢聲音
相同尖銳
相同低沉
(2)如圖丙所示,兩次敲打音叉,觀察泡沫塑料球被彈起,第一次輕敲音叉,發(fā)現(xiàn)塑料球彈起高度較;第二次重敲音叉,發(fā)現(xiàn)塑料球被彈起高度較大,而且音叉二次發(fā)出聲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
分析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1)主要研究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發(fā)聲物體的頻率是否有關;
②實驗(2)主要研究聲音的響度與發(fā)聲體振動的幅度是否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