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析以下實驗:①比較電流做功的多少采用比較電燈發(fā)光的亮度;②研究電磁鐵磁性的強弱比較能吸引鐵屑的多少;③測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從勻速拉動的彈簧秤上讀得;④在探究焦耳定律電流產(chǎn)生熱量的多少時比較溫度計示數(shù)變化的快慢.實驗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④

分析 在初中物理實驗探究中,我們運用過多種科學研究方法,有比較法、轉化法、模型法、等效替代法、歸納法、圖象法、科學推理法、控制變量法等.

解答 解:
①比較電流做功的多少采用比較電燈發(fā)光的亮度,運用轉化法;
②研究電磁鐵磁性的強弱比較能吸引鐵屑的多少,運用轉化法;
③測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從勻速拉動的彈簧秤上讀得,運用等效替代法;
④在探究焦耳定律電流產(chǎn)生熱量的多少時比較溫度計示數(shù)變化的快慢,運用轉化法.
實驗思想方法相同的是①②④.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理中的科學研究方法的種類區(qū)分,注意在初中物理中靈活應用這些研究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由做飯所聯(lián)想到的物理知識中,錯誤的是(  )
A.高壓鍋是利用水的沸點隨氣壓增大而升高的特點制成的
B.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是因為空氣中光速大于聲速
C.切肉前先磨刀,是為了在壓力相同時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
D.在客廳就聞到廚房飯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作無規(guī)則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的四個物態(tài)變化的實例中,屬于凝華現(xiàn)象的是( 。
A.
山間的“云!
B.
樹枝上的“霧凇”
C.
花草上的“露珠”
D.
江河的冰雪“消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首先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如圖所示的四個實例中,目的是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
A.
行李箱安裝滾動的輪子
B.
輪胎上制有花紋
C.
車軸加潤滑油
D.
磁懸浮列車懸浮行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在高考和中考期間,考場周邊有“禁止鳴笛,緩行,謝謝合作!”的提示語,其中“禁止鳴笛”的提示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同學在利用天平、刻度尺測一個正方體金屬塊密度的實驗中進行了以下操作:

(1)用刻度尺測量金屬塊邊長如圖甲所示,則金屬塊的邊長為2.00cm,體積為8×10-6m3
(2)將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將游碼移至橫梁標尺的零刻線處,發(fā)現(xiàn)天平的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他應該向左調節(jié)橫梁上的平衡螺母,直至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
(3)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稱量時,加最小的砝碼都不能使橫梁恢復平衡,這位同學接下來的操作是取下最小砝碼,移動游碼直到橫梁平衡.
(4)盤內所加砝碼及游碼在標尺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金屬塊的質量為21.6g.
(5)金屬塊的密度為2.7×103kg/m3
(6)該同學測完后與其他同學討論,發(fā)現(xiàn)還有多種方法測金屬塊的密度,請你再寫一種方法使用的實驗器材燒杯、水、彈簧測力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fā)生7.0級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空軍某部出動的救災飛機在空中水平勻速飛行,向災區(qū)投放救災物資,對這一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飛機的動能不變B.飛機的動能減小
C.飛機的重力勢能增大D.飛機的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如圖是即熱式電熱水器的安裝示意圖.
小李同學在使用即熱式電熱水器時,發(fā)現(xiàn)連接到電路中的插頭和插座處也有些發(fā)熱,通過測量發(fā)現(xiàn)插座處的電壓為220伏,而熱水器電熱絲兩端的電壓為213伏,他查閱資料后得知:兩個導體接觸時,常因接觸不良會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一個附加電阻-稱為“接觸電阻”.接觸電阻受材料、正壓力、表面狀態(tài)、油污等諸多因素影響.
(1)熱水器電熱絲兩端電壓小于插座處電壓的原因是:插座處的“接觸電阻”與電熱水器是串聯(lián)連接(選填“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接觸電阻起到了分壓的作用.
(2)兩導體接觸件的表面盡管十分光滑,但仍有5-10微米的凸起部分,厚度約2微米的氧化膜層,以及大氣中的塵埃在表面形成沉積膜.接觸表面正壓力增大,可以使導體接觸面變大,導致“接觸電阻”的阻值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