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的是表示光從空氣射入某種介質(zhì)時的光路圖。其中光線a________光線,光線c________光線,折射角的度數(shù)是______,界面的_______側(cè)是空氣。

【答案】 入射 折射 30

【解析】分析:(1)光線射到界面上,同時發(fā)生了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

2)根據(jù)光的反射規(guī)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相鄰且相等的一對角是入射角和反射角,中間的線為法線,根據(jù)圖示的角度大小關(guān)系可以確定法線以及折射光線.

3)根據(jù)光的反射規(guī)律和折射規(guī)律可知,反射光線、折射光線都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由此可以確定入射光線、反射光線.

4)根據(j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關(guān)系,可以確定光線是從空氣進入其它透明介質(zhì),還是從其它透明介質(zhì)進入空氣.

解:(1)根據(jù)圖示的角度可知,∠aON∠bON是一對相鄰且相等的角,所以這兩個角是入射角和反射角,但不確定哪個角是入射角,哪個角是反射角;光線a和光線b是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也不能確定哪條是入射光線,哪條是反射光線;但能夠確定NN′是法線,c是折射光線.

2)由于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因為c是折射光線,所以a是入射光線,b是反射光線.

3)折射光線c和法線NN′的夾角為折射角,由于∠cOM等于60°,所以折射角∠cON′=30°

4)由于入射角為60°,折射角為3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是從空氣進入其它透明介質(zhì).故界面的左側(cè)是空氣.

故答案為:入射;折射;30°;左.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未完成的研究歐姆定律的實驗電路.
(1)請你以筆畫線代替導(dǎo)線完成電路連接,要求開關(guān)S閉合后,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變大.
(2)下面表格中記錄的是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電阻R

5

5

5

5

5

5

電壓U/V

0.5

1.0

1.5

2.0

2.5

3.0

電流I/A

0.1

0.2

0.3

0.4

0.5

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體只具有動能的是

A. 被運動員舉著不動的杠鈴 B. 沿坡路向上行駛的汽車

C. 在水平地面上行駛的汽車 D. 站在樹上的猴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說法正確的是

A. 用電器電線絕緣皮破損可以繼續(xù)使用

B. 家庭電路出現(xiàn)“跳閘”,一定是電路中某處出現(xiàn)短路

C. 發(fā)現(xiàn)家用電器或電線著火時,應(yīng)先切斷電源后救火

D. 把用電器的三腳插頭改為兩腳插頭接在兩孔插座上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現(xiàn)彩虹,這屬于光的_____現(xiàn)象。我國是世界上電視用戶最多的國家,彩色電視機屏幕上各種艷麗色彩是由紅、綠、_____三種色光通過適當?shù)谋壤旌系玫降摹?/sp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馬德堡半球?qū)嶒灉y出了大氣壓的數(shù)值

B. 高壓鍋運用了液體沸點隨氣壓的升高而降低的原理

C. 攔河大壩上窄下寬是由于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小

D. 洗手盆的排水管用U反水彎防臭是利用了連通器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王亞平在“天宮一號”授課時,將一個金屬圈插入飲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個水膜,往水膜表面貼上一片畫有中國結(jié)圖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圖甲所示,這表明分子之間存在;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內(nèi)注入少量紅色液體,水球變成了一枚“紅寶石”,如圖乙所示,這表明分子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選項能證明大氣壓存在的是

A. 馬德堡半球?qū)嶒?/span>B. 注射器注射藥液

C. 熱氣球升空實驗D. 帕斯卡裂桶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做托里拆利實驗時,下面哪種情況對管內(nèi)水銀柱的豎直高度有影響

A. 玻璃管的粗細B. 玻璃管傾斜

C. 玻璃管插入水銀槽的深度D. 外界大氣壓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