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02517  102525  102531  102535  102541  102543  102547  102553  102555  102561  102567  102571  102573  102577  102583  102585  102591  102595  102597  102601  102603  102607  102609  102611  102612  102613  102615  102616  102617  102619  102621  102625  102627  102631  102633  102637  102643  102645  102651  102655  102657  102661  102667  102673  102675  102681  102685  102687  102693  102697  102703  102711  235360 

科目: 來源:2012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1)研究小組的同學為測量牛奶的密度,用天平、量筒和玻璃杯等器材,設計了如下了實驗步驟:
A.用天平稱出玻璃杯的質量m1
B.將適量的牛奶倒入玻璃杯中
C.用天平稱出玻璃杯和牛奶的總質量m2
D.將玻璃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測出牛奶的體積V
E.計算牛奶的密度ρ=(m2-m 1)/V
你認為這個方案有什么缺點?
(2)小亮找到了一些金屬粒,他設計了以下步驟測量金屬粒的密度.
A、測量空瓶的質量是m1        B、把天平放到______桌面上
C、測量空瓶裝滿水后總質量是m2         D、測量空瓶與金屬粒的總質量為m3
E、瓶中注滿水,稱出瓶、水和金屬粒的總質量為m4
F、調節(jié)______螺母,直至______或______,說明天平平衡了
G、把游碼撥到標尺零刻度處
①請你把上述實驗步驟補充完整,并按合理的順序排列:______.
②請你把金屬粒的密度表達式寫在下面的方框中.
______
(3)小云的手邊只有一個量程合適的彈簧測力計、一只小塑料桶和足量的水,他想測量一塊金屬的密度,(金屬塊可以放入小塑料桶中)你認為可以如何測,請寫出實驗的具體步驟及金屬塊密度表達式.
(4)研究小組的同學將質量相同的密度分別為ρ1和ρ2的兩種沙子混合在一起,請你求出混合后沙子的密度.(設混合后總體積不變)
(5)在參加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物理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利用所學的知識測量了一件用金銅合金制成的工藝品中含金量的百分比.他們用天平測出工藝品的質量是600g,用量筒測出工藝品的體積是50cm3.通過查密度表并進一步分析知道金的密度是19.3g/cm3,銅的密度是8.9g/cm3.設這兩種金屬在制成合金過程中總體積不變.請你和課外小組的同學一起用測量出和查出的數(shù)據,求出這件工藝品中含金量(質量數(shù))的百分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依次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同一直線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燭焰的像,如圖所示,
①將凸透鏡向______移動,可以使燭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②此時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實像.
③調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將蠟燭向凸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調整光屏位置得到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與原來相比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在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小亮發(fā)現(xiàn):光具座上標尺的刻度范圍是“0~90cm”,而實驗桌上卻有兩個凸透鏡,規(guī)格如表所示.小華面臨的問題是:為了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選用哪個透鏡較好?你認為,應該選用的透鏡是______(選填“甲”或“乙”);如果選用另一透鏡,在實驗過程中將會遇到的問題是:______.
  序  號   直  徑  焦  距
5cm30cm
4cm1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光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光學器件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著廣泛應用.你認為下面的介紹不符合實際的是______
A.近視眼鏡利用了凹透鏡對光線的發(fā)散作用
B.照相時,被照者應站在距鏡頭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鏡看世界地圖時,地圖到放大鏡的距離應大于一倍焦距
D.陽光通過凸透鏡可以點燃紙屑,是利用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九(1)班同學在拍畢業(yè)照時,照相機鏡頭上正停著一只蒼蠅,則拍出來的照片______.
A.會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蒼蠅              B.不會出現(xiàn)蒼蠅,但有一個大黑點
C.不會出現(xiàn)蒼蠅,但比正常情況下暗一些    D.會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蒼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小明在實驗中提出這樣的問題:凹透鏡會成什么樣的像?根據凸透鏡成像的情況,小明他們對凹透鏡的成像進行了猜想.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小明他們回顧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研究過程,設計好了探究的方案,他們的探究過程大致如下:
①先找______像:他們將蠟燭分別放在u>2f、2f>u>f、u<f位置上,移動光屏尋找在光屏上所成的像.
②再找______像:他們將光屏撤掉,仍將蠟燭分別放在u>2f、2f>u>f、u<f 位置上,將眼睛放在原來光屏位置,觀察像的情況.
③實驗記錄如下:
物距u在光屏上觀察到的像撤掉光屏直接用眼睛觀察到的像
大小倒正
u>2f縮小正立
2f>u>f縮小正立
u<f縮小正立
④通過探究,小明他們又做了大量的實驗,最終得出了凹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不論將物體放在凹透鏡前的任何位置,凹透鏡只能成______、______、______像.
⑤小明他們大致經歷了如下幾個步驟:______、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歸納分析、______.在探究過程中,他們運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
⑥小明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眼鏡的度數(shù)等于透鏡焦距的倒數(shù).他想,如何才能測出凹透鏡的焦距呢?小馬犯了難.現(xiàn)在,給你一支激光手電筒,一個硬紙板,請你幫小馬解決這個問題.劃出實驗原理圖(請畫在方框內),說明操作步驟.
______
______
⑦小月同學平常眼睛近視,卻一直沒配戴眼睛,致使近視得越加厲害.通過這次探究,她感受到戴眼鏡的重要性,于是就在同學的陪同下到眼鏡店配了一副眼鏡,竟然500度!她走出眼鏡店,戴上眼鏡剛下臺階,猛地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小馬問她:“你怎么越戴眼鏡越看不清路了?”她說:“你不知道,我一戴眼鏡猛然發(fā)現(xiàn)地面似乎變高了!”請你幫她解釋一下這是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1)這是小明測定值電阻RX電阻所連接的電路.小明組成的實物電路有錯,請在圖中將錯誤之處用“×”表示出來,并用鉛筆代替導線正確地連接電路.
(2)小明同學做電學實驗,通過改變滑動變阻器R3電阻的大小,依次記錄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shù)如下表所示
電壓表示數(shù) U/v0.600.700.800.901.001.10
電壓表示數(shù)I/A0.180.210.240.270.300.33
分析表格中實驗數(shù)據.可推斷小明實驗時所用的電路可能是下列電路圖中的哪-個?______
A、 B、C、D、
(3)小明在做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實驗時發(fā)現(xiàn)老師所給的儀器里沒有給電流表,而是給了一個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你能幫小明測出燈泡電阻嗎?說出你的做法并寫出燈泡電阻的數(shù)學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小芳利用電阻值分別為R1=121Ω、R2=60.5Ω的兩根電阻絲,兩個開關(S1、S2)和若干電線,設計一臺有低、中、高三檔不同的電功率的電取暖器,簡化后的電路圖如圖所示.求:
(1)電取暖器工作于低檔時,S1、S2的斷開或閉合情況是怎樣的?此時電路的電功率多大?
(2)電取暖器工作于高檔時,S1、S2的斷開或閉合情況是怎樣的?此時電路的干路電流和電功率多大?(計算結果保留小數(shù)點后兩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所示是王華同學用一支最大能測量5N的彈簧測力計來探究物體所受重力跟質量的關系,實驗時得到的數(shù)據如下表.
砝碼質量(g)100200300400500600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1.02.03.04.05.0已無刻度
(1)王華同學實驗中錯誤的地方是______.
(2)去掉錯誤部分,由表中數(shù)據可知,重力與質量的關系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小麗同學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過程中,作了以下猜想:
(1)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2)可能與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有關;
(3)可能與產生摩擦力的兩物體間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為了檢驗上述有關猜想是否正確,她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
步驟1: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沿直線勻速滑動,讀出測力計的讀數(shù)(如圖甲);
步驟2:把砝碼放在木塊上(如圖乙),勻速拉動木塊和砝碼,讀出測力計讀數(shù);
步驟3:把木塊平放在棉布上,勻速拉動木塊和砝碼(如圖丙),讀出測力計讀數(shù).
實驗
次數(shù)
接觸面材料
性質
壓力
/N
摩擦力
/N
1木塊與木板84.0
2木塊與木板125.4
3木塊與毛巾128.5
(1)實驗中,彈簧測力計顯示的讀數(shù)是拉力F的大小,間接測得摩擦力f大小的關鍵是要保證木塊做______運動.
(2)比較1、2次實驗可以得到:______比較2、3次實驗可以得到:______
(3)為了檢驗“猜想C”是否正確,可在上述實驗基礎上在增加一個步驟,寫出你所設計的這一實驗步驟.
答:(步驟4):______
(4)上述探究過程中用到的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在學習物理過程中,經常會用到這種方法:請再舉出一例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觀察一輛自行車,它在工作時,有些地方的摩擦是有益的,有些地方的摩擦是有害的.分別舉出自行車一個“有害”和“有益”摩擦的實例,并說明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1)“有益”摩擦:    ,增大摩擦的方法:   
(2)“有害”摩擦:    ,減小摩擦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