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為2002-2010年我國東部某市人口增長率變動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市人口總量最小的年份是
A.2002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09年
2.該市人口變化帶來的影響,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人口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 B.有利于該市產業(yè)結構調整
C.促進該市經濟發(fā)展 D.2006至2010年該市勞動力需求量有所減少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劉易斯拐點”是指勞動力由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下圖為我國勞動力變化及預測情況(新就業(yè)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歲年齡段)。讀圖,回答3~4題。
3.我國開始出現“用工荒”的時間拐點大致是( )
A.2002年 B.2007年
C.2012年 D.2020年
4.針對“劉易斯拐點”的出現,我國政府應( )
A.繼續(xù)實行嚴格的低生育政策
B.加大職業(yè)技術教育,提高勞動者技能
C.鼓勵大量外資企業(yè)的入駐
D.增加對企業(yè)的補貼,提高勞動者工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遼寧省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劉易斯拐點”是指勞動力由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下圖為我國勞動力變化及預測情況(新就業(yè)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歲年齡段)。讀圖9,回答題。
圖9
1.我國開始出現“用工荒”的時間拐點大致是
A.2002年 B.2007年 C.2012年 D.2020年
2.針對“劉易斯拐點”的出現,我國政府應
A.繼續(xù)實行嚴格的低生育政策 B.加大職業(yè)技術教育,提高勞動者技能
C.鼓勵大量外資企業(yè)的入駐 D.增加對企業(yè)的補貼,提高勞動者工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江西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段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我國北方某地氣候資料圖,讀圖并完成第20-21題。
1.圖示區(qū)域的降水類型,應為( )
A.冬雨型
B.夏雨型
C.全年多雨型
D.全年少雨型
2.圖示區(qū)域2002年與1999-2002年平均相比( )
A.降水偏多且季節(jié)變化大
B.降水偏少且季節(jié)變化大
C.降水偏多且季節(jié)變化小
D.降水偏少且季節(jié)變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左下圖圖為2000年~2007年我國耕地面積變化圖,右下圖為2002年~2007年我國各類土地面積變化情況示意圖。讀圖回答19~20題。
19.2000年~2007年我國耕地面積變化的特征是( )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積先增加后減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積保持在1.2億公頃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積減少最快 , 2007年后減少趨勢已經得到遏制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積減少幅度相同
20.2002年~2007年我國耕地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建設用地增加 ; ②糧食播種面積增加 ;
③退耕還林效果顯著 ④未利用地增加
A .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國際上常用三個最重要的結構性指標衡量一國的工業(yè)化是否完成:①農業(yè)產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農業(yè)就業(yè)人數占全部就業(yè)人數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鎮(zhèn)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上升到60%以上。下圖為2002年中國工業(yè)化結構性指標與國際通用標準的比較圖,讀圖回答第7題。
7.結合圖文材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指標數據表明2002年我國已基本實現了工業(yè)化
B.a指標我國略高于國際標準是由于我國農業(yè)生產水平高
C.b指標我國遠高于國際標準是由于我國二、三產業(yè)比重低
D.c指標我國遠低于國際標準是由于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