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根據圖中地理信息,回答問題:

1)請比較A圖所示區(qū)域東部與西部氣溫差異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區(qū)域

氣溫差異

形成的主要原因

東部

 

 

西部

 

2)A圖所示區(qū)域類似這種氣溫分布規(guī)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還有哪些?請列舉兩例。

3)在方框中填寫B(tài)國①、②兩區(qū)域植被類型的名稱,以及沿緯線植被類型變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4)寫出A圖中所示農業(yè)地域類型在B國的主要分布地區(qū)。

 

答案:
解析:

(1)

區(qū)域

氣溫差異

形成的主要原因

東部

 

西部氣溫

比東部高

地勢高(山地為主);北極寒冷氣流受山地阻擋而集聚;深居內陸,受海陸熱力差異影響,冬季降溫幅度大等。

西部

地處西風帶,受大西洋暖濕氣流的影響(氣候的大陸性較東部弱);地勢低平(平原地形、地形向大西洋敞開)等。

(2)氣溫年較差;河流的結冰期;1月海平面氣壓等。

(3)見方框圖。

(4)東南部;西南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北京市海淀區(qū)2010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13

2009年9月29日,薩摩亞地區(qū)(西11區(qū))當地時間6時48分發(fā)生了里氏8.0級強烈地震,震中在15.5°S,172.2°W,震源深度約為33千米。10月9日,臨近的島國瓦努阿圖(東11區(qū))接連發(fā)生了3次7級以上強烈地震。讀下圖和資料回答題。

(1)

薩摩亞地震發(fā)生時,瓦努阿圖的區(qū)時為

[  ]

A.

9月28日8時48分

B.

9月29曰4時48分

C.

月29日8時48分

D.

9月30日4時48分

(2)

根據震源深度推斷薩摩亞群島地震發(fā)生在

[  ]

A.

莫霍面附近

B.

巖石圈內

C.

地殼深處

D.

軟流層內

(3)

上述地震與該地區(qū)板塊運動活躍密切相關,資料中地震發(fā)生的地點主要位于

[  ]

A.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消亡邊界附近

B.

南極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消亡邊界附近

C.

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生長邊界附近

D.

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消亡邊界附近

(4)

地震發(fā)生后,相關部門及時獲取了地震對當地破壞程度的信息,其所利用的技術手段主要是

[  ]

A.

遙感技術

B.

全球定位系統

C.

地理信息系統

D.

“數字地球”系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安徽高二下期第一次質量檢測地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我國某鄉(xiāng)村聚落地理環(huán)境示意圖。據此回答題。

1.該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分區(qū)中的(  )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區(qū)          C.南方地區(qū)         D.北方地區(qū)

2.根據圖中信息,該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敘述錯誤的是(  )

A.該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帶,多地形雨,坡狀尖頂利于排水

B.聚落順應地勢特點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臨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多植被覆蓋,利于保持水土,調節(jié)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