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下列“甲、乙兩地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和“等太陽高度線圖”,回答問題:
比較名稱 | 甲 地 | 乙 地 |
所 屬 國 | ||
與該國相鄰的海峽 | ||
氣候類型 | ||
降水多的原因及降水類型 | ||
讀等太陽高度線圖,此時 | 地方時: | 乙地地方時與圖中B點時間至少相差: |
正午太陽高度: | 乙地正午太陽高度與圖中D點正午太陽高度相差: | |
經(jīng) 濟 活 動 | 該國每年大量進(jìn)口蔬菜的原因之一是( ) A.氣候不適宜種植蔬菜 B.農(nóng)業(yè)用地比例小、蔬菜種植成本高 C.山地眾多,交通不便 D.生產(chǎn)力水平較低,農(nóng)業(yè)粗放 | 該國電子工業(yè)布局的有利因素: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面是兩個區(qū)域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下列關(guān)于甲、乙兩地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甲地位于南溫帶 ②乙地地形為山地、丘陵
③乙地位于甲地的東南方向 ④甲、乙兩地均位于河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甲、乙兩地相似的地理環(huán)境特征有 ( )
①海拔高于四周 ②氣候較周邊地區(qū)涼爽 ③干濕季明顯 ④植被以草原為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表,完成下面試題。
甲、乙兩地氣溫與降水量月分配情況
地點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甲(約52°N) | 氣溫(℃) | 3.7 | 4.6 | 6.3 | 9.2 | 10.3 | 14.0 | 17.l | 17.9 | 15.1 | 11.0 | 6. 9 | 4.7 |
降水量(mm) | 72 | 61 | 48 | 65 | 69 | 59 | 74 | 67 | 65 | 71 | 83 | 69 | |
乙(約43°S) | 氣溫(℃) | 20.1 | 19.7 | 16.6 | 13.2 | 9.6 | 6.2 | 6.0 | 7.2 | 10.0 | 14.3 | 17.0 | 19.2 |
降水量(mm) | 9 | 13 | 17 | 12 | 14 | 12 | 14 | 12 | 13 | 16 | 13 | 15 |
5.甲、乙兩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是
A.甲地——日本北海道 B.乙地——南非高原
C.甲地——紐芬蘭島 D.乙地——巴塔哥尼亞高原
6.下列關(guān)于甲、乙兩地氣候特點及成因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甲地的年均溫大于乙地
B.乙地春季氣溫低于秋季
C.乙地降水較少的形成因素主要是地形
D.甲地降水較多的主要原因是深受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07年、2009年、2010年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分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丹麥哥本哈根、墨西哥坎昆召開,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世界氣候大會在南非海濱城市德班召開。當(dāng)?shù)貢r間12月12日,加拿大環(huán)境部長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四次氣候大會地點的位置如下圖所示。
材料二 下圖是上圖中M到N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及甲、乙兩地氣溫、降水統(tǒng)計圖。
(1)德班氣候大會閉幕時,四次氣候大會召開地點中白晝最短是________;從此日至次年春分日,巴厘島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3分)
(2)說明開普敦的氣候類型名稱及其主要原因。(2分)
(3)讀圖分析甲、乙兩地氣候特征的異同并說明甲、乙兩地氣候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6分)
(4)四次氣候大會召開地點均位于沿海或島嶼,目前全球氣候變化趨勢對這些地區(qū)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兩點即可)。(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右圖是甲、乙兩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陽高度日變化圖,讀圖回答22~24題。
22.下列關(guān)于甲、乙兩地的關(guān)系,說法正確的是( )
A.關(guān)于地心對稱 B.關(guān)于地軸對稱
C.關(guān)于赤道對稱 D.關(guān)于極點對稱
23.兩地的正午太陽高度差h的值是 ( )
A.23.5° B.43°
C.47° D.66.5°
24.下列關(guān)于該日甲乙兩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地正午太陽方位相同 B.甲地位于北京的東南方向
C.乙地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D.乙地位于南美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xué)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三下學(xué)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種農(nóng)作物生長期約3個月,前期(2個月)最適宜 溫度17〜22°C,后期(1個月)最適宜溫度12〜14°C。下圖是種植該作物的甲、乙兩地氣溫資料。讀圖,回答下面各題。
1.該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獲月份為
A. 3 月 B. 5 月 C. 9 月 D. 11 月
2.與甲地相比,乙地種植該作物
A. 上市較遲 B.無需灌溉 C.離市場近 D.病蟲害少
3.下列關(guān)于甲、乙兩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區(qū)四季分明,晝夜變化幅度全球最大
B.甲地區(qū)的植被最可能是亞熱帶常綠林
C.乙地區(qū)常年受西風(fēng)影響,溫和多雨
D.乙地區(qū)降水少,河流大多為內(nèi)流區(qū)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