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24分)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糧食作物應是        、          。并分析產生這種差異的自然原因。(8分)

(2)江蘇省的工業(yè)發(fā)達,輕、重工業(yè)門類齊全,技術先進。主要工業(yè)有機械、電子、化工、紡織等。其中紡織和絲綢工業(yè)居全國首位。讀圖分析江蘇發(fā)展紡織和化學工業(yè)的有利條件。(8分)

(3)運用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原理,分析圖示區(qū)域中西部湖泊多的原因。(8分)

 

【答案】

 

(1)(8分)甲: 小麥(1分)、乙:水稻(1分)

差異原因:圖例甲打賭區(qū)域地處淮河以北,為暖溫帶(1分),降水量少于800mm(為半濕潤地區(qū)),旱田為主(1分),小麥具有喜溫、耐旱的習性(1分)。圖例乙代表的區(qū)域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1分),降水量大于800mm,水田為主(1分)水稻具有喜熱喜水的習性(1分)。

(2)(8分)有利條件:盛產棉花、蠶絲,有鹽類資源,分別為紡織和工業(yè)化學工業(y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分)。紡織業(yè)發(fā)展歷史悠久,政策的大力支持(2分)。經濟發(fā)達,產品可遠銷國內外市場(2分),地處沿海地區(qū),臨近海港,海陸交通便利;江蘇省人口眾多,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工業(yè)基礎雄厚,先進的技術,社會協(xié)作條件好(2分)。

(3)(8分)該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暴雨(2分),地形多洼地,易積水(2分),河水缺少外泄通道,排水不暢(2分),該地多洪澇災害,洪水退后,沖刷成的洼地積水,也易形成湖泊(2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所圖判斷甲位于淮河以北地區(qū),是北方地區(qū),暖溫帶,半濕潤區(qū),旱田為主,主要作物為小麥,乙位于淮河以南,是南方地區(qū),亞熱帶,濕潤區(qū),水田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

(2)江蘇省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產區(qū),又是我國的蠶絲產區(qū),紡織工業(yè)歷史悠久,又有政策支持,臨海,有豐富的海鹽資源,近海港,海陸交通便利,產品遠銷國際市場。勞動力豐富廉價,位于京津唐,滬寧杭兩大經濟區(qū)之間,易接受先進的技術,工業(yè) 基礎雄厚。

(3)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是環(huán)境中各要素都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與其它要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圖示地區(qū)氣候夏季多暴雨,河流水量上漲快。中西部位于平原地區(qū),地形平緩,水流緩慢,多洼地。易積水;春雍拥罋v史上多次被黃河泛濫淤塞改道,河道不通暢。所以洪澇災害多,洪水過后,洼地易積水,形成湖泊。

考點:本題考查了中國區(qū)域地理,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區(qū)域農業(yè)、工業(yè)發(fā)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遼寧省實驗中學分校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每空2分,共8分)

(1)此圖表示的是________月份季風圖。F的風向為________風。
(2) B氣壓中心的名稱是________。
(3)盛行E季風時,我國東部地區(qū)的氣候特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屆江蘇省淮陰中學、海門中學、天一中學高三三校聯(lián)考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當?shù)貢r間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發(fā)生里氏9.0級大地震, 震源深度約24公堂。此次地震引發(fā)的海嘯又導致核泄漏,由地震引發(fā)的災難還在進一步擴大。讀 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BC的剖面最接近圖中的           (①、②、③)。
(2)A處附近最著名的海洋資源是          ,形成的原因是                    。
(3)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造成嚴重的海水污染,洋流對其所起的作用是,它將隨日本暖流、              (洋流)漂向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區(qū)。
(4)簡述防范海嘯等海洋自然災害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河北省正定中學2009—2010學年高二第四次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8分)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AB為晨線,日期為            日前后,太陽直射點的坐標為       。
(2)若DF為昏線,此時為       (節(jié)氣),此時北京時間為        。
(3)在丙圖中繪出當甲圖DF為昏線時的光照情況(繪太陽光線、晨昏線,并用斜線標出夜半球)。
(4)在已繪好的丙圖中,在晨昏線上準確標出夜長為4小時的點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魯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綜合練習 題型:綜合題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將左圖中A、B、C、D標在右圖適當?shù)奈恢,并在右圖中畫出地球的公轉方向

地球運行到右圖中________點時,其公轉速度較快,此時,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期間,北半球晝夜長短如何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期間,北半球極晝范圍如何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shù)厍蛑鄙銪點時,全球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的區(qū)域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6分)

(1)分析20℃等溫線西半段的走向及其影響因素。(3分)

(2)Q城市所在國家修建連接P、Q兩城市之間的鐵路,鐵路修建時可能遇到哪些困難?(2分)

(3)該鐵路的長度最接近( 。1分)

A.500千米  B.1000千米  C.2000千米  D.300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