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實驗中,試管內(nèi)容物一定變成藍色的是(?? )

試管號

試管內(nèi)容物

條件

檢驗

1

2 mL漿糊+2 mL純唾液

37 ℃ 10 min

3滴碘液

2

2 mL漿糊+2 mL清水

37 ℃ 10 min

3滴碘液

3

2 mL漿糊+2 mL稀釋

 

 

10倍唾液

37 ℃ 10 min

3滴碘液

 

4

2 mL漿糊+2 mL純唾液

0 ℃ 10 min

3滴碘液

5

2 mL漿糊+2 mL純唾液

 

 

2滴濃HCl

37 ℃ 10 min

3滴碘液

 

A.1、2、3? ????????????????????? B2、3、4

C34、5? ???????????????????? D2、4、5

 

【答案】

D

【解析】1、3號試管中漿糊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水解,加入碘液不會變藍。2號試管中加入清水,淀粉不會被分解,加入碘液變藍;4號試管在0 ℃條件下,淀粉酶活性較低,淀粉幾乎不被分解,加入碘液變藍;5號試管中淀粉酶在強酸的作用下失活,淀粉不被分解,加入碘液變藍。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地理教研室 題型:022

讀下面關(guān)于氣候的文章,回答問題。

  假設(shè)外星人從太空觀察地球,并且和地球人X先生進行了一段對話,對話內(nèi)容如下。

  外星人:“地球的陸地上,有的地方樹木茂盛,有的地方則沒有樹木,這是為什么呢?”

  X先生:“那樹木茂盛的地方叫森林。在地球上,如果不加任何人為干涉的話,有的地方自然而然就成了森林,而有的地方則不會!

  外星人:“從中緯度到赤道的大陸西側(cè)地區(qū)簡直是寸草不生!”

  X先生:“因為那里的雨水非常少,就變成了沙漠。而之所以沒有降雨,是因為□!

  外星人:“與沙漠相鄰的地區(qū),無論是靠近極地旁邊,還是靠近赤道旁邊,也只是長一些草罷了,并沒有樹木!

  X先生:“極地旁邊冬季受□的影響,赤道旁邊夏季受□的影響,只有少量降水,所以不能生長高大的樹木。”

  外星人:“再靠近赤道一點的地方,多少能看見一些樹木了,但還不能稱之為森林!

  X先生:“這個地域□!

  外星人:“還有很多其他的地方?jīng)]有森林啊。”

  X先生:“是的,比如□。”

(1)下列各項中,選出最適合的選項填入文章中第1個空欄□中。

   A.因為一年四季受副熱帶高氣壓的影響

   B.因為信風(fēng)和西風(fēng)合流,沒有產(chǎn)生熱帶低氣壓

   C.因為云層高,雨滴在落到地面之前就蒸發(fā)了

   D.因為高空云層受地球自轉(zhuǎn)的影響而向東偏轉(zhuǎn)

(2)在下列選項中選出正確項分別填入文章中第2個空欄□中。

    A.極地高壓

    B.寒潮前鋒

    C.臺風(fēng)

    D.赤道低氣壓帶

    E.副熱帶高壓

(3)在下列選項中選出正確項分別填入文章中第3個空欄□中。

    A.極地高壓

    B.寒潮前鋒

    C.臺風(fēng)

    D.赤道低氣壓帶

    E.副熱帶高壓

(4)在下列選項中選出正確項填入文章中第4個空欄□中。

    A.經(jīng)常受到溫帶低氣壓影響,降水充沛,但因風(fēng)力太大,所以樹木無法成長

    B.降雨量雖然較多,但因為一年中有高溫而且干燥的旱季,所以只能長些稀疏的樹木

    C.在太陽高度較高的期間,地面溫度太高,抑制了樹木的生長

    D.在于季里,風(fēng)暴頻繁發(fā)生,樹木在幼苗時就被埋入沙里

(5)在下列選項中選出正確項填入文章中第5個空欄□中。

    A.緊靠赤道的地區(qū),一年中連降暴雨,暴雨的沖擊力使樹木無法生長,不能形成森林

    B.瀕海的平坦地區(qū),因為受海浪沖刷和海風(fēng)的影響,不能形成森林

    C.地勢低洼的地區(qū),因為一直有水積在地面,植物會很快腐爛,無法生長,不能形成森林

    D.極地周圍地區(qū),因為一年中的日照太少,氣溫太低,不能形成森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探究:草地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1.實驗準備材料:校園內(nèi)選取一定坡度且表層平坦、形狀規(guī)整的草地,木板若干,兩桶水(水量相同),固定拼接木板的材料及工具。

2.實驗過程:(1)用木板隔離出約1平方米的草坪,要求草類植物品種單一,長勢良好,修剪規(guī)整,在底端的木板開一較小的出水口;同樣在相鄰處用木板隔出與前者同樣大的裸地。兩隔離區(qū)域周邊的木板要求拼接良好,除底端出水口外不漏水。

(2)先后把兩桶水傾倒在上述兩個隔離區(qū)域內(nèi),要求傾倒時用力平穩(wěn)。

3.觀察內(nèi)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結(jié)果與總結(jié):

(1)在此實驗過程中,你觀察到水傾倒后很快形成徑流的是________;在出水口處流出的水量裸地____(大于或小于)草地;在出水口端流出的水較渾濁的是(裸地或草地)

(2)請總結(jié)出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草地在水土保持方面發(fā)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實驗后的思考:

(1)草地除了在本實驗中體現(xiàn)出的作用,還有哪些其他的價值?

(2)做該實驗,除了用上述中提供的材料外,你認為還用到哪些材料以增強觀察效果?

(3)你認為本實驗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6.拓展延仲:

(1)不同地區(qū)或環(huán)境下的草地發(fā)揮的作用有差別,請寫出以下各處草地的作用:

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低山丘陵區(q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中的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來有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大面積建草坪并不是一種好的選擇,你能談?wù)勂渲械脑騿幔?/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北京市某學(xué)校地理學(xué)習(xí)研究小組進行了一個證明水平運動的物體有無偏向的地理實驗。該小組在35m高處懸掛一個鉛球,使其向正南北方向擺動,三個小時后發(fā)現(xiàn)擺動方向并不是南北方向。據(jù)此回答下列各題。

(1)上面的實驗可以證明地球的________運動。在此實驗中,物體擺動的方向應(yīng)向________(左、右)偏離。

(2)下圖為北京、新加坡、圣保羅、開羅四個不同地點證明物體(在相同時間段中)有無偏移的地理實驗。其中表示北京的是________,新加坡的是________,圣保羅的是________。

(3)根據(jù)前兩題的結(jié)論,歸納水平運動的物體發(fā)生偏移的規(guī)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探究地球運動

(1)在下列現(xiàn)象中,可以成為地球自轉(zhuǎn)證據(jù)的是

A.四季更替  B.極晝極夜 C.月相變化  D.日月升落

(2)如果黃赤交角變小了,則溫帶的范圍變     ,地球上可能出現(xiàn)極晝(夜)現(xiàn)象的地區(qū)的范圍變      ,華北地區(qū)冬至日的晝長變     

(3) 閱讀并思考:   

證實地球自轉(zhuǎn)的儀器:傅科擺

它是法國物理學(xué)家傅科于1851年發(fā)明的 .這個擺由一根長60余米的纖細金屬絲懸掛一個27千克重、直徑約30厘米的鐵球所組成。當時人們把這種從未見過的“超級擺”稱之為“傅科擺”。

  1851年的一天,傅科在法國巴黎萬神廟的圓頂上將親手制作的傅科擺吊上,讓擺在廣場上悠然自得地擺動著。成千上萬人前來觀看這一奇妙的實驗。隨著時間流逝,傅科發(fā)現(xiàn)了奇跡,那就是擺在悄悄地發(fā)生著“移動”,并且是沿順時針方向發(fā)生旋轉(zhuǎn)。有的人在擺動開始時,明明看到擺球運動到自己眼前,又蕩了回去,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擺球竟離自己越來越遠。這對于圍觀的人們來講,眼看著自己沒有移動,那一定是擺平面發(fā)生了“移動”。 其實擺動的平面是不會發(fā)生移動的。我們知道作為一種物質(zhì)運動形式,擺是無法擺脫地球自轉(zhuǎn)的。由于地球的自轉(zhuǎn),每一個觀測者都被地球帶著運動,盡管觀測者站在原地沒有動,可腳下的地面是動了,也就等于把觀測者悄悄地帶離了原地。因此,真正沒有移動的是擺動平面。

思考并寫出你的結(jié)論:由于地球的自轉(zhuǎn),擺動平面的旋轉(zhuǎn)方向,在北半球是    時針的,在南半球是    時針的。在     (緯線)上傅科擺不旋轉(zhuǎ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