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最高產量P=0.075QTWS[千克/(公頃·年)]
Q:太陽輻射收入[105焦耳/(厘米·年)]
T:溫度有效系數=無霜期/365
W:水分有效系數=降水量/蒸發(fā)量(若大于1時取值為1)
S:土壤有效系數
根據表1中數據,依據公式,回答下列問題。
表1
地點 |
Q(105) |
T |
W |
S |
拉薩 |
8.5 |
0.38 |
0.5 |
0.6 |
酒泉 |
6.3 |
0.42 |
0.1 |
0.8 |
沈陽 |
5.1 |
0.40 |
0.9 |
0.8 |
武漢 |
4.9 |
0.63 |
1 0 |
0.8 |
(1) 東北平原南部每公頃糧食產量最高可達(用沈陽數據)。(將正確選項
前的代號填在括號內) [ ]
A.1101.6千克
B.11016千克
C.31016千克
D.110160千克
(2)糧食生產的自然限制因素在青藏地區(qū)主要是(用拉薩數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西走廊主要是(用酒泉數據)________、________
(3)江漢平原(用武漢數據)糧食單產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發(fā)展西部地區(qū)糧食生產,應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T小(氣溫較低,無霜期較短) S小(土壤肥力差,土質不好)
W小(降水較少,較干燥) T小(氣溫較低,無霜期較短)
(3)T大(氣溫較高,無霜期較長) W大(降水較多,較為濕潤) S大(土質好,土壤肥力較高) (4)發(fā)展灌溉農業(yè);進行生態(tài)建設,植樹種草,涵養(yǎng)水源;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
|
第(1)題通過理解太陽能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終轉化為生物能(糧食)的公式,判斷自然生產的潛力,使考生更進一步樹立人地協調、在自然規(guī)律下共同發(fā)展的觀念。
第(2)題和第(3)題考查多因素分析,要求考生對我國不同區(qū)域影響糧食產量的主要因素有所認識,并能用地域差異的觀點解釋問題。第(4)題落實到如何因地制宜地進行人類活動。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由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糧食產量的經驗公式:
糧食最高產量P = 0.075QTWS(千克/公頃·年)
Q:太陽輻射最大(105焦耳/厘米2·年)
T:溫度有效系數=無霜期/365
W:水分有效系數=降水量/蒸發(fā)量(若大于1時取值為1)
S:土壤有效系數
根據下表數據、依據公式,回答下列問題:
地點 | Q(105) | T | W | S |
拉薩 | 8.5 | 0.38 | 0.5 | 0.6 |
酒泉 | 6.3 | 0.42 | 0.1 | 0.8 |
沈陽 | 5.1 | 0.40 | 0.9 | 0.8 |
武漢 | 4.0 | 0.63 | 1.0 | 0.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浙江衢州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由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糧食產量的經驗公式:(8分)
糧食最高產量P = 0.075QTWS(千克/公頃·年)
Q:太陽輻射最大(105焦耳/厘米2·年)
T:溫度有效系數=無霜期/365
W:水分有效系數=降水量/蒸發(fā)量(若大于1時取值為1)
S:土壤有效系數
根據下表數據、依據公式,回答下列問題:
地點 | Q(105) | T | W | S |
拉薩 | 8.5 | 0.38 | 0.5 | 0.6 |
酒泉 | 6.3 | 0.42 | 0.1 | 0.8 |
沈陽 | 5.1 | 0.40 | 0.9 | 0.8 |
武漢 | 4.0 | 0.63 | 1.0 | 0.8 |
A.1101.6千克 | B.11016千克 | C.31016千克 | D.110160千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福建省高一暑假作業(yè)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由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糧食產量的經驗公式:
糧食最高產量P=0.075QTWS[千克/(公頃·年)]
Q:太陽輻射收入[105焦耳/(厘米2·年)]
T:溫度有效系數=無霜期/365
W: 水分有效系數=降水量/蒸發(fā)量(若大于1時,取值為1)
S:土壤有效系數
根據下表數據,依據公式,回答下列問題:
(1)東北平原南部每公頃糧食產量最高可達 (用沈陽數據)。
A.1101.6千克 B.11016千克 C.31016千克 D.110160千克
(2)糧食生產的自然限制因素在青藏地區(qū)主要是(用拉薩數據) 、 ;在河西走廊(用酒泉數據) 、 。
(3)江漢平原(用武漢數據)糧食單產高的主要原因是 、
、 。
(4)要發(fā)展我國西部地區(qū)的糧食生產,應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上海徐匯區(qū)高三上學期期末學習能力診斷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閱讀表格數據,依據公式,回答問題。(10分)
由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糧食產量的經驗公式:糧食最高產量P=0.075QTWS[千克/(公頃·年)]
Q:太陽輻射收入105焦耳/(厘米2·年) T:溫度有效系數=無霜期/365
W:水分有效系數=降水量/蒸發(fā)量(若大于1時取值為1) S:土壤有效系數
地區(qū) |
Q(105) |
T |
W |
S |
拉薩 |
8.5 |
0.38 |
0.5 |
0.6 |
酒泉 |
6.3 |
0.42 |
0.1 |
0.8 |
沈陽 |
5.1 |
0.40 |
0.9 |
0.8 |
武漢 |
4.9 |
0.63 |
1.0 |
0.8 |
1.沈陽每公頃土地的糧食產量最高可達 。
A.1101.6千克 B.11016千克
C.31016千克 D.110160千克
2.拉薩發(fā)展糧食生產的自然限制因素主要是 、________。
3.武漢的糧食單產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自然環(huán)境的角度分析,我國西部地區(qū)(可參考酒泉數據)發(fā)展糧食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浙江衢州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由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糧食產量的經驗公式:(8分)
糧食最高產量P = 0.075QTWS(千克/公頃·年)
Q:太陽輻射最大(105焦耳/厘米2·年)
T:溫度有效系數=無霜期/365
W:水分有效系數=降水量/蒸發(fā)量(若大于1時取值為1)
S:土壤有效系數
根據下表數據、依據公式,回答下列問題:
地點 |
Q(105) |
T |
W |
S |
拉薩 |
8.5 |
0.38 |
0.5 |
0.6 |
酒泉 |
6.3 |
0.42 |
0.1 |
0.8 |
沈陽 |
5.1 |
0.40 |
0.9 |
0.8 |
武漢 |
4.0 |
0.63 |
1.0 |
0.8 |
(1)東北平原南部每公頃糧食產量最高可達( )
A.1101.6千克 B.11016千克 C.31016千克 D.110160千克
(2)糧食生產的自然限制因素在青藏地區(qū)主要有 、 ;在河西走廊主要是 、 。
(3)江漢平原糧食單產高的主要原因是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