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圖表示某河口地區(qū)的海陸變遷狀況,由甲演變到乙的原因可能是( )

 

 

①河流侵蝕  ②地殼下降  ③泥沙沉積  ④水平面上升  ⑤地殼上升

A.①⑤     B.③⑤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略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江西省、十中高二下學(xué)期聯(lián)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示信息表明

A.甲島位于乙島的東南方向           B.圖4的比例尺比圖5小

C.城市均分布在河口三角洲           D.公路走向多受河流影響

2.某游客于當(dāng)?shù)貐^(qū)時7月1日9時出發(fā),用3小時沿甲島的環(huán)島公路某一段自駕游,期間太陽光主要從汽車前方照人。該路段及汽車行駛方向(以下用箭頭表示)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3.當(dāng)圖中X、Y兩地正午太陽高度同時增大時

A.白晝都在變短         B.正午物體日影都在變長

C.正值春分前后         D.太陽直射點向赤道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示信息表明


  1. A.
    甲島位于乙島的東南方向
  2. B.
    圖4的比例尺比圖5小
  3. C.
    城市均分布在河口三角洲
  4. D.
    公路走向多受河流影響

2.某游客于當(dāng)?shù)貐^(qū)時7月1日9時出發(fā),用3小時沿甲島的環(huán)島公路某一段自駕游,期間太陽光主要從汽車前方照人。該路段及汽車行駛方向(以下用箭頭表示)是


  1. A.
    ①→②
  2. B.
    ②→③
  3. C.
    ③→④
  4. D.
    ④→①

3.當(dāng)圖中X、Y兩地正午太陽高度同時增大時


  1. A.
    白晝都在變短
  2. B.
    正午物體日影都在變長
  3. C.
    正值春分前后
  4. D.
    太陽直射點向赤道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某大洲部分地區(qū)的氣候分布圖及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由于全球環(huán)境變化,圖示地區(qū)的西部在2004年和2005年發(fā)生了森林大火,森林著火面積達(dá)6500 km2,占森林面積的25%~30%。

材料二  1978年9月~2005年9月北冰洋海水范圍的變化趨勢圖。

材料三  1961~1990年①、②、③、④地的氣候資料。

(1)四地氣候資料中符合②地的是

A.a(chǎn)            R.b            C.c            D.d

(2)四地(①、②、③、④)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地中平均氣溫最高的是_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關(guān)北冰洋海冰范圍的變化及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冰融化的水占世界上海平面增高量的一半,使海平面增高0.2米

B.海冰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虛線表示)是每十年的減少率超過7%

C.導(dǎo)致大陸冰川后退了15%,平均每10年冰川厚度減少50%左右

D.隨著海冰的不斷消失,北極地區(qū)的北極熊將會走向滅亡

(4)③地與該地區(qū)大河的河口處比較,形成海港城市的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該地森林火災(zāi)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人類應(yīng)該采取什么措施解決該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