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底到2004年初,繼歐洲“獵兔犬”2號后,美國的“勇氣”號、“機遇”號先后登上了火星,掀起了人類探索火星的新高潮,那么火星軌道內(nèi)外相鄰的行星分別是( 。?

A.水星和金星       B.金星和地球?

C.地球和木星      D.木星和土星?

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對太陽系各成員相互位置的掌握情況。按照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遠的順序,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與火星毗鄰的是分布在火星公轉軌道內(nèi)外相鄰的行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美國東部時間(西五區(qū))2004年1月15日3時21分,美國宇航局向“勇氣”號火星車發(fā)出了駛下登陸平臺的指令,大約90分鐘后,“勇氣”號發(fā)回了已確認登陸火星的信號。該火星車的主要使命是尋找著陸區(qū)域是否存在過液態(tài)水的證據(jù),這將有助于加深對地球上生命起源和進化等的認識。讀下表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表1-1-11

地球

火星

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08 km)

1.496

2.279

大氣主要成分

N2、O2

CO2

公轉周期

1年

1.9年

自轉周期

23時56分4秒

24時37分

質(zhì)量(地球為1)

1

0.11

體積(地球為1)

1

0.15

表面平均溫度

22 ℃

-23 ℃

赤道面與軌道面之間的交角

23°26′

23°59′

(1)美國宇航局收到“勇氣”號火星車發(fā)回的成功登陸火星的信號時,北京時間約為(    )

A.1月14日14時21分                        B.1月15日16時21分

C.1月14日15時51分                        D.1月15日17時51分

(2)在九大行星中,人類首選火星作為探索生命起源和進化的行星,主要是因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現(xiàn)象與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現(xiàn)象很相似,其主要表現(xiàn)是(    )

①火星和地球的大氣層厚度相當  ②火星、地球自轉周期都比較適中  ③火星、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都比較適中,溫度比較適宜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變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我國西北地區(qū)發(fā)展種植業(yè)最重要的限制條件是(    )

A.土地資源不足                               B.化肥、農(nóng)藥不足

C.勞動力不足                                  D.水資源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04年12月26日當?shù)貢r間上午8時,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海域發(fā)生地震,地震引發(fā)的海嘯席卷南亞、東南亞等多個印度洋沿岸國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1)比較A、B兩個群島的形成原因。?

(2)在這次海嘯中,許多西方國家并未在印度洋沿岸,但也有人員傷亡,這是為什么?

(3)引發(fā)本次海嘯的主災是什么?根據(jù)本次災害的發(fā)生情況,反映了災害具有什么特點?認識這些特點,對防災減災工作有何啟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為了獲得較好的觀賞效果,在旅游前必須要做的工作是

①了解旅游區(qū)的主要景點及分布,確定旅游路線

②了解景觀的形成原理

③了解景觀的美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④了解景觀的經(jīng)濟價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北回歸線附近的世界陸地自然帶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是(    )

A.熱帶草原帶                                    B.熱帶荒漠帶

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列四個自然帶,在地帶性因素和非地帶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  )

    ①南美洲的熱帶草原帶     ②亞歐大陸的亞寒帶針葉林帶

    ③亞洲的溫帶草原帶        ④非洲的熱帶雨林帶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1790~2000年某國鄉(xiāng)村和城市人口數(shù)量變化圖”,完成下題。?

20世紀下半葉,該國鄉(xiāng)村人口的比重(  )?

A.大幅提高                  B.持續(xù)提高                 

C.大幅下降                  D.持續(xù)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近幾十年來,黃河的入海年輸沙量不斷減少,目前已遠低于16億噸的歷史平均值。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黃河流域的暴雨次數(shù)減少        B.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減輕

C.中上游水庫攔截泥沙量增多      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積量加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