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不斷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所致 使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nóng)作物生長;腐蝕建筑物和文物古跡;危及人體健康 |
(2) |
煤炭資源的綜合開發(fā)與利用 |
(3) |
答案: 盛行西風(fēng)(西南風(fēng)),國際合作 解析: 從甲圖中可以看出形成酸雨的原因、酸雨的成分以及酸雨下滲對土壤的危害,乙圖是對含有酸性氣體的廢氣中硫資源的綜合開發(fā)與利用。 |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不斷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所致。通過燃氣脫硫工藝可以把廢氣脫硫而制成硫酸,既防治了酸雨,也開發(fā)利用了新的資源。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狀元之鄉(xiāng)天門3+X高考PASS·地理模擬試題(二) 題型:069
讀“世界主要酸雨分布地區(qū)圖”,回答下列問題:
(1)酸雨是指pH值________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________,是________受污染的表現(xiàn)。
(2)酸雨的形成與大氣中的污染物質(zhì)________、氮氧化物有關(guān)。圖中我國的酸雨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南、北)方地區(qū),其他的兩大酸雨區(qū)分別是________和北歐地區(qū)。
(3)簡析酸雨產(chǎn)生的主要危害及防治對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中學(xué)教材全解 高中地理 必修第2冊 題型:022
讀酸雨形成與危害圖及燃氣脫硫工藝圖,回答以下問題。
(1)酸雨產(chǎn)生的原因是________,帶來的危害是________。(列舉兩種)
(2)從圖中分析,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
(3)英國是西歐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國,但其廢氣卻因________而吹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這說明保護環(huán)境需要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酸雨形成與危害圖及燃氣脫硫工藝圖,回答下列問題。
(1)酸雨產(chǎn)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帶來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國是西歐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國,但其廢氣卻因________而吹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這說明保護大氣環(huán)境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減少酸雨產(chǎn)生的途徑中,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字母)( )
①減少燃料用煤、诎压S煙囪造高、廴剂厦摿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蓍_發(fā)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湖南省面積為21萬多平方千米,總?cè)丝?500多萬。地表呈向北敞開的“馬蹄”形盆地形勢,東、南、西三面環(huán)山。湖南資源豐富,素稱“有色金屬之鄉(xiāng)”,“魚米之鄉(xiāng)”。湖南人杰地靈,古往今來,名人輩出。讀“湖南省地圖”。并結(jié)合上述文字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填注圖中用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
河流A:
礦產(chǎn)地B:
(2)湘江源出廣西,自南向北注入洞庭湖,下列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A.湘江水匯入洞庭湖為內(nèi)陸循環(huán)
B.湘江有運河與珠江水系相連
C.湘江左岸為河流主航道
D.湘江沿岸港口都分布在河流右岸
(3)每年入冬以后,湖南省都容易出現(xiàn)多次嚴(yán)重的低溫凍害天氣,試簡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及主要危害。
(4)湘中南地區(qū)是我國的酸雨污染嚴(yán)重的地區(qū),請簡要分析其成因及防治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