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材料和圖1、圖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酸雨是雨、霧、露、霜、雪、雹等與煤、石油等礦物燃料燃燒時排入空中的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相結合,形成稀釋的硫酸、硝酸使雨雪的酸堿度下降(PH低于5.6)。現在“酸雨”一詞已用來泛指酸性物質以濕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顆粒物)的形式從大氣轉移到地面上。歐洲、北美(美國與加拿大東部)和東亞,已成為世界三大重酸雨區(qū)(圖1所示)。
(1)將世界三大重酸雨區(qū)與圖1所示的相應點位序號連接,并在橫線上按形成重酸雨區(qū)的先后順序將三個序號排列。
I) 歐洲 ①
北美 ②
東亞 ③
Ⅱ)
(2)讀圖2,描述北美重酸雨區(qū)(PH小于4.6)由1980―1984年期間到1996―2000年期間的主要變化,并分析說明在圖示地區(qū)(PH小于4.4)形成重酸雨區(qū)的主要原因。
(3)結合圖2所示區(qū)域,概要說明該區(qū)域的酸雨若得不到有效防治將產生的主要危害。
(4)結合所學知識,試列舉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材料和圖,結合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翔安海底隧道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雙重功能,該工程全長8. 69千米,跨越海域寬約4200米?隧道全線共設l2處行人橫通道和5處行車橫通道,也是廈門環(huán)東海域地區(qū)發(fā)展的重要通道i2009年底建成通車后,翔安到廈門市中心(島內)的距離將由2個小時變?yōu)?5分鐘車程,縮短大約50多公里的路程。
(1)據圖說出翔安的土地在隧道通車后租金水平的變化。
(2)根據圖示信息及所學知識,說明翔安的土地在隧道通車前、后利用方式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南京師大附中江寧分校高二下學期期末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2分)
材料一 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每年有震感的地震達1500多次,當地時間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發(fā)生日本迄今震級最高地震——里氏9.0級地震(圖三),整個日本東北部海岸遭遇不同程度的海嘯襲擊。不久以后的3月24日,在緬甸東北部發(fā)生了里氏7.2級地震(圖一)
材料二
(1)圖一中所示半島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該半島的城市分布與河流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①是__________,它在中國境內被稱為瀾滄江,最終流入太平洋。(3分)
(2)圖一所示該半島區(qū)域重要的糧食作物是__________,其發(fā)展該糧食作物的氣候條件是__________。(2分)
(3)據圖二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4)當地時間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fā)生了里氏9. 0級地震(圖三),地震發(fā)生后,位于震中西北部的宮城縣牡鹿半島向震中所在的東南方向移動了5.3米,同時下沉了1.2米,由此說明了地殼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5)讀圖三所示,日本工業(yè)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并簡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3分)
(6)緬甸地震和日本地震時間間隔較短,但專家解釋說二者沒有直接的關系,專家這樣說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7)讀圖三,有關日本氣候及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__(1分)
①屬于溫帶季風氣候②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③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④年降水量太平洋沿岸少于日本海沿岸⑤冬季降水日本海沿岸多于太平洋沿岸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2010-2011學年高三年級八月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讀材料和圖,結合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6分)
翔安海底隧道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雙重功能,該工程全長8. 69千米,跨越海域寬約4200米?隧道全線共設l2處行人橫通道和5處行車橫通道,也是廈門環(huán)東海域地區(qū)發(fā)展的重要通道i2009年底建成通車后,翔安到廈門市中心(島內)的距離將由2個小時變?yōu)?5分鐘車程,縮短大約50多公里的路程。
(1)據圖說出翔安的土地在隧道通車后租金水平的變化(2分)。
(2)根據圖示信息及所學知識,說明翔安的土地在隧道通車前、后利用方式的變化(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材料和圖1、圖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酸雨是雨、霧、露、霜、雪、雹等與煤、石油等礦物燃料燃燒時排入空中的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相結合,形成稀釋的硫酸、硝酸使雨雪的酸堿度下降(PH低于5.6),F在“酸雨”一詞已用來泛指酸性物質以濕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顆粒物)的形式從大氣轉移到地面上。歐洲、北美(美國與加拿大東部)和東亞,已成為世界三大重酸雨區(qū)(圖1所示)。
(1)將世界三大重酸雨區(qū)與圖1所示的相應點位序號連接,并在橫線上按形成重酸雨區(qū)的先后順序將三個序號排列。
a. 歐洲 ①
北美 ②
東亞 ③
b.
(2)讀圖2,描述北美重酸雨區(qū)(PH小于4.6)由1980―1984年期間到1996―2000年期間的主要變化,并分析說明在圖示地區(qū)(PH小于4.4)形成重酸雨區(qū)的主要原因。
(3)結合圖2所示區(qū)域,概要說明該區(qū)域的酸雨若得不到有效防治將產生的主要危害。
(4)結合所學知識,試列舉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