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a)為一幅我國山東某區(qū)域的地理信息空間數(shù)據(jù)圖,每個小方格表示實際長寬各10米,圖中r表示河流,s表示林木,h表示住房,f表示耕地;如圖(b)數(shù)據(jù)表示相應區(qū)域內(nèi)各方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單位:米),回答下列問題:

1.該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

2.該處的森林覆蓋率為________。

3.耕地面積為________米2,其海拔高度為________米。

4.從地形看,此住房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容易遭受________災害。

5.為配合區(qū)域荒山綠化,該地區(qū)準備栽培一批水果。

請列舉比較適合的水果品種(至少寫出兩個)________。

答案:
解析:

1.自東北向西南 2.18% 3.180 76 4.洪水 5.蘋果、梨、紅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設計必修三地理人教版(志鴻系列) 人教版 題型:069

根據(jù)相關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鐵路在中國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949年以前,中國鐵路建設經(jīng)歷了艱難曲折的歷程;1949年以后,中國的鐵路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青藏鐵路全線鋪通,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的一項重大成就。

  1937年,中國鐵路總長21 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國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為日、英、法等列強資本所控制。

(1)根據(jù)上述材料及圖,概括抗日戰(zhàn)爭前中國鐵路的主要特征。

  孫中山非常重視鐵路建設。他指出:“今日者,強鄰環(huán)視,我國若不急急將鐵道修成,則俄人必欲奪我蒙古鐵道路線……英人必欲奪我西藏鐵道路線……鐵道為人所奪,國即為人瓜分!痹凇督▏铰浴分,孫中山設計了中國鐵路建設的總體方案,其中對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區(qū),規(guī)劃了包括16條線路的“高原鐵路系統(tǒng)”。他認為,此區(qū)域農(nóng)產(chǎn)最富、牧場最美、礦產(chǎn)豐富,于此興筑鐵路,即使工程浩大,亦當有良好回報。(摘自《孫中山全集》第二、六卷)

(2)根據(jù)上述材料,簡析孫中山規(guī)劃“高原鐵路系統(tǒng)”的戰(zhàn)略意圖。

(3)列舉我國“一五”計劃期間與西藏有關的交通建設主要成就。

  青藏鐵路一期工程西寧至格爾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鋪通;二期工程格爾木至拉薩段1 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鋪通,計劃于2006年7月1日試運行。

(4)下圖示意格爾木至拉薩的地形剖面,讀下圖回答:

a為________山脈,b為________山脈;c、d兩段地形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對鐵路修建的影響是________。

(5)下圖是格爾木和拉薩兩地年內(nèi)各月氣溫、降水量分配圖。讀圖判斷:

A、B兩幅圖中,反映拉薩氣候資料的是________圖,因為________。

青藏鐵路全長1 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穿越凍土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建設青藏鐵路,克服了多年凍土、生態(tài)環(huán)保、高寒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難題,標志著我國鐵路建設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6)青藏鐵路的建設伴隨著一系列重大科技攻關活動,體現(xiàn)了科學實驗與生產(chǎn)實踐的緊密聯(lián)系。簡述生產(chǎn)實踐與科學實驗兩項基本實踐活動的關系。

(7)運用經(jīng)濟常識,分析青藏鐵路將如何推動青藏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我國北方地區(qū)某著名旅游勝地的等高線分布狀況圖,讀圖回答下面試題。

1.圖中可能有兩條河流交匯的地點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某游客用羅盤測出圖上涼亭在他的東南方,教堂在他的西北方,該游客最可能站在圖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3.某游客購買的旅游紀念品中有一幅圖示地區(qū)的航空照片,他發(fā)現(xiàn)教堂的日影大致朝向丁點所在的方向。此航照的拍攝時間可能是:

 A.12月22日 21:00    B.6月22 日 18: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廣東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我國東南某地區(qū)的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如果由圖中甲山峰至乙山峰繪制一幅地形剖面圖,其中最低處的海拔高度可能為(    )

A.391米                B.275米                C.249米                D.250米

2.圖中村落與最高山峰的氣溫差可能是       (    )

A.2℃                     B.2.5℃                C.2.3℃                D.3℃

3.該地區(qū)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優(yōu)勢是                  (    )

A.地廣人稀            B.土壤肥沃            C.自然災害少        D.植物生長速度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東北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階段質(zhì)量驗收檢測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我國“神舟六號”飛船于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2日9時許成功發(fā)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據(jù)此回答1~2題。

1.下圖是以極點為中心的四幅半球圖,若用陰影部分表示飛船發(fā)射時刻區(qū)時為10月12日的范圍,其中最接近的是

A.a(chǎn)  B.b  C.c  D.d

2.飛船飛行期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地球繞日公轉(zhuǎn)的速度逐漸減慢

B.赤道各地日出時,當?shù)匚矬w影子朝向西偏北

C.太陽直射點向北運動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角達一年中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