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0705  10713  10719  10723  10729  10731  10735  10741  10743  10749  10755  10759  10761  10765  10771  10773  10779  10783  10785  10789  10791  10795  10797  10799  10800  10801  10803  10804  10805  10807  10809  10813  10815  10819  10821  10825  10831  10833  10839  10843  10845  10849  10855  10861  10863  10869  10873  10875  10881  10885  10891  10899  109140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下圖回答下面試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時甲圖中水文站測得的長江徑流量為全年最小

B.此時乙圖中水文站測得的長江水位為全年最高

C.此時丙圖中洞庭湖水位全年最高

D.洞庭湖對長江徑流有天然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圖中水文站觀測的長江徑流量比以往要穩(wěn)定許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長江中下游防護林建設得好,水土流失大大減少

B.2002年洞庭湖開始退耕還湖,水域面積大大增加   

C.長江三峽大壩的修建與水庫的蓄水

D.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后,人們的防洪意識明顯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青藏地區(qū)自然條件惡劣,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許多技術難題,同時還要注意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結合青藏鐵路沿線剖面示意圖,回答下面試題。

青藏鐵路二期工程沿途穿越了許多高大山脈,圖中代表唐古拉山脈的序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青藏鐵路約150千米的路段實施了“以橋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①鐵路沿線溝壑縱橫           ②避免風沙掩埋鐵路 

③鐵路沿線有多年凍土         ④為動物留出生態(tài)通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南亞次大陸的說法正確的是

A、指南亞地區(qū)           

B、斯里蘭卡是南亞次大陸上的國家

C、指南亞的大陸部分

D、包括印度半島和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東亞的河流流向受地形影響表現(xiàn)為

A、從西向東流         B、從北向南流

C、從東向西流         D、從南向北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某半球近地面氣壓帶、風帶示意圖,回答下面試題。

圖中的氣壓帶表示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極地低氣壓帶

C.極地高氣壓帶      D.副熱帶高氣壓帶

下列關于圖中氣壓帶、風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A.溫州地區(qū)夏季受風帶1的影響

B.圖中氣壓帶是熱力因素形成的

C.7月,大陸上的熱低壓能切斷該氣壓帶

D.在風帶2影響下,海洋上形成西風漂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當前世界上天然橡膠和油棕最大的產(chǎn)地在

A、撒哈拉以南非洲        B、拉丁美洲

C、歐洲                  D、東南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世界人口分布最為稠密的地區(qū)是

A、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及北美洲東部

B、亞洲西部,非洲西部,非洲及北美洲西南部

C、大洋洲及拉丁美洲

D、北美洲西部和拉丁美洲北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自然環(huán)境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變化,屬于

A、緯度地帶分異   B、垂直分異  C、經(jīng)度地帶分異   D、地方性分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結合“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條件”圖,回答下列各題

(1)導致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平均氣溫存在很大的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2)請仔細觀察兩地區(qū)的年平均降水量變化分布曲線,歸納各自的降水分布規(guī)律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3)結合圖中給出的兩地區(qū)的地理要素差異,分析比較兩地區(qū)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的不同?

 (提示: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類型、方式、農(nóng)作物種類、及熟制等去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多年持續(xù)不斷的施工后,目前,三峽工程建設已經(jīng)進入到最后階段,在2008年年底基本建成,比原計劃工期提前一年竣工。三峽水庫自2003年6月蓄水至135米后, 庫區(qū)水流明顯放緩,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積現(xiàn)象,當?shù)丨h(huán)保部門在大寧河(三峽庫區(qū)的支流)發(fā)現(xiàn)了富營養(yǎng)化的初步跡象;同時,庫區(qū)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頻率比以前增多,給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帶來巨大損失。但無論結果怎樣,建設三峽工程是利大于弊。據(jù)此完成下面試題。?

材料顯示,自然地理環(huán)境具有________,材料中所說的________要素變化引起其他要素的變化

①差異性    ②整體性    ③氣候    ④水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庫區(qū)形成人工湖泊,對自然要素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①使生物多樣性增加  ②地方氣候更溫和濕潤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洪澇加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引起三峽庫區(qū)水污染、滑坡、泥沙淤積的原因是

①含沙量提高    ②水位上升    ③水流緩慢    ④水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