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28778  28786  28792  28796  28802  28804  28808  28814  28816  28822  28828  28832  28834  28838  28844  28846  28852  28856  28858  28862  28864  28868  28870  28872  28873  28874  28876  28877  28878  28880  28882  28886  28888  28892  28894  28898  28904  28906  28912  28916  28918  28922  28928  28934  28936  28942  28946  28948  28954  28958  28964  28972  109140 

科目: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北京時間2011年11月3日1時36分,我國“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高約350千米的空間實現(xiàn)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中國航天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獲得成功。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

1.位于舊金山(37°48′N,122°25′W)的華人收看對接電視直播時,當?shù)貐^(qū)時是

A.3日9時28分                    B.3日17時36分

C.2日9時36分                                   D.4日9時28分

2.該對接組合體

A.接近河外星系  B.始終在地月系

C.遠離太陽系       D.脫離地月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我國東部季風區(qū)某地巖層水平分布圖,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

1.下列四幅剖面圖中與沿ab剖面線的剖面圖一致的是

2.關于圖中甲丙兩處地形成因與地質構造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處為背斜山                              B.丙處向斜成山  

C.甲處向斜成谷                      D.丙處背斜成谷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處比丙處先看到日出               B.甲處河流向南流

C.乙處比丁處流水侵蝕作用強           D.乙處降水量遠遠大于丁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從陸地吹向海洋的風,稱為離岸風,反之稱為迎岸風。下圖為“世界部分地區(qū)離岸風和迎岸風分布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風向。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風向①-④中,形成原因與其他三個明顯不同的是

A.①           B.②             C.④           D.③

2.有關風向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A.甲海域的洋流流向,受②風向影響顯著

B.乙海域受③風向影響,海水上泛而利于漁場形成

C.丙地在④風向盛行的季節(jié),草原茂盛

D.丁地全年受⑤風向的控制,光熱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12年7月21日,61年來最大暴雨襲擊北京。據(jù)北京市民政局向民政部報送的災情信息,暴雨洪澇災害造成11個區(qū)(縣)12.4萬人受災。雨水排泄不暢,很多車輛陷入積水之中,交通被阻斷。

材料二  今年暴雨特別多,7月13日武漢暴雨;8月23日北京暴雨;8月28日哈爾濱暴雨;8月29日福州暴雨。四場雨,四座城市,無一例外,全部變身“東方威尼斯”。

1.材料二中四個城市出現(xiàn)的問題,其相同的原因不包括下列

A.降雨強度大,時間比較長                  

B.地勢高,地形崎嶇 

C.城市建筑與不透水地面阻斷了雨水下滲

D.一些城市排水系統(tǒng)設計落后甚至不合理,或排水設施老化,排水標準比較低

2.圖中最能說明材料一中北京大暴雨成因的是

        A                 B                   C                    D

3.逢大雨必澇,現(xiàn)在已成為很多大城市的通病,針對城市內澇應采取的措施是

A.擴大北京市排水系統(tǒng)的建設,并對現(xiàn)有的排水系統(tǒng)進行改造

B.為了節(jié)省財政支出,排水系統(tǒng)無需日常維修養(yǎng)護

C.禁止城市建設占有河道,遇河必讓

D.城市內建設禁用透水性鋪裝層,這樣可以減少大暴雨的滲透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節(jié)能減排的低碳經(jīng)濟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續(xù)發(fā)展從概念走向行動的重要舉措。讀“自然界碳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關于碳循環(huán)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③反映在大氣圈、水圈、巖石圈中的碳循環(huán)過程

B.控制④環(huán)節(jié)的數(shù)量是發(fā)展低碳經(jīng)濟的主要體現(xiàn)

C.⑤環(huán)節(jié)循環(huán)速度如果加快,可以減緩碳排放的速度

D.⑥環(huán)節(jié)表示可再生資源的形成過程

2.圖示碳循環(huán)過程啟示我們應該把“節(jié)能減排”的重點放在

A.農村更多使用沼氣獲得綠色能源      

B.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率

C.大力開發(fā)水能和核電                

D.大規(guī)模發(fā)展第三產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我國人口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圖(數(shù)據(jù)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官網(wǎng))。出生人口性別比為每出生100名女嬰相對應的出生男嬰數(shù)。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時期,我國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下降                   

B.糧食供應缺口增大

C.老齡人口比重增大                   

D.生態(tài)環(huán)境急劇惡化

2.圖示時期,我國(   )

A.人口總數(shù)先增加后減少               

B.每年新增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

C.2010年與2011年新增人口數(shù)相同     

D.2010年與2011年出生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yè)規(guī);⒓s化、商品化生產經(jīng)營,并以農業(yè)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yè)經(jīng)營主體。目前家庭農場已經(jīng)在我國一些地方涌現(xiàn)。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yè)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

1.影響家庭農場農業(yè)生產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是

A.  市場              B.勞動力           C.未開墾的土地            D.氣候

2.未來我國家庭農場不斷發(fā)展首先取決于

A.糧食總產量的穩(wěn)步增長                     B.國家優(yōu)惠政策的落實

C.鄉(xiāng)村交通運輸條件改善                D.農業(yè)科技投入的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世界第一條山區(qū)高速鐵路”之稱的成貴鐵路,預計2015年建成通車。據(jù)此并結合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成貴鐵路建設難度大、工程艱巨,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該地區(qū)

A.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多高山峽谷

B.該地區(qū)貧困,資金缺乏,技術落后

C.森林茂密,施工困難

D.保護旅游資源,防止生態(tài)破壞

2.關于成貴鐵路建成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A.對沿線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帶來任何影響

B.從根本上解決了成都貴陽運輸壓力緊張狀況

C.增加就業(yè)機會,拉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

D.成貴鐵路建成的決定性因素是自然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據(jù)人民日報報道南京廉租房:45㎡月租金30多元。廉租房是政府向住房困難的家庭提供的社會保障性質的住房。讀南京市區(qū)居住用地基準地價分布圖(圖甲)與南京市居住空間分異模式圖(圖乙),回答下列問題。

 

              圖甲             圖乙

1.南京市廉租房的位置,應選建在圖甲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南京市居住空間結構為圈層與扇形混合的模式

B.居住用地是城市中最為集約的土地利用方式

C.經(jīng)濟因素導致高級住宅區(qū)和低級住宅區(qū)的出現(xiàn)

D.在區(qū)位上,高級住宅區(qū)與低級住宅區(qū)存在背向發(fā)展的趨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能源消費彈性系數(shù)是指能源消費的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比,下表為我國1998-2004年部分年份的相關統(tǒng)計數(shù)字,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年份

1998

1999

2002

2003

2004

能源消費增長率

-4.1

-1.6

9.9

15.4

15.2

GDP增長率

7.8

7.1

8.3

9.3

9.5

1.表中能源消費彈性系數(shù)最低和最高的年份是

A.1998年              B.1999年      C.2003年                  D.2004年

2.1998-2004年間,引起能源消費彈性系數(shù)變化的原因,可能有

A.我國單位GDP能耗逐年下降   

B.第二產業(yè)產值比重有上升趨勢

C.我國經(jīng)濟增長方式趨于合理   

D.汽車擁有量大幅上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