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四種自然災害持續(xù)時間示意圖(圖5),回答1-4題。
1.形成風暴潮的動力因素是
A.地轉(zhuǎn)偏向力 B.海水摩擦力 C.地震波能量 D.大氣水平運動產(chǎn)生的能量
2.①②③④四種災害分別是
A.火山、地震、旱災、洪澇
B.地震、火山、洪澇、旱災
C.旱災、洪澇、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澇、旱災
3.關(guān)于圖中自然災害的正確敘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塊的內(nèi)部
B.②目前無法進行有效監(jiān)測
C.③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qū)
D.④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
4.蝗災是危害嚴重的生物災害。圖5中所示的自然災害中,與其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的是
A.①② 。拢邰堋 。茫佗邸 。模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凌汛是指某個河段因冰凌堵塞,水流不暢,引起水位猛漲的現(xiàn)象。黃河的部分河段每年冬季和春季都會發(fā)生凌汛,請判斷圖6中黃河干流上易發(fā)生凌汛的河段是
A.a(chǎn)b段 B.bc段 C. cd段 D.de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1999年2月,日本本州西部發(fā)生的地震不到里氏5級,但不少地區(qū)震感強烈,因為
A.4級以上地震已經(jīng)屬于強烈地震 B.震中很淺,震中越淺,震感越強
C.震級雖然不大,但是震源相當淺 D.震源相當深,但是烈度大,震感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自然災害的分布有明顯的地區(qū)差異,各區(qū)域中同一種災害可能是不同的影響因素導致的。回答1-3題。
1.造成同一種自然災害危害程度地域差異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災害的強度不同 、谧匀粸暮υ杏诓煌牡厍蛉又
③個人對災害的應急反應不同 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平衡
A.①③ 。拢佗堋 。茫冖邸 。模冖
2.我國東北地區(qū)和青藏高原共有的主要自然災害是
A.沙塵暴 。拢禐摹 。茫畠龊Α 。模闈碁暮
3.上述災害在兩地區(qū)的形成原因分別是
A.海拔高,距海近 。拢暥容^低,海拔高
C.地勢低,緯度較高 D.緯度較高,海拔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圖7為甲、乙、丙、丁四個地區(qū)氣溫雷達圖和降水柱狀圖。讀圖回答1-2題。
1.甲、乙、丙、丁四地中,颶風災害最嚴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地區(qū)可能是我國的
A.三江平原 B.華北平原 C.江漢平原 D.四川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圖 “江蘇如皋5月5日前后幾天的天氣變化資料統(tǒng)計圖”,完成1-2題:
1.這次天氣變化過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氣旋造成 B.氣旋造成 C.暖鋒造成 D.冷鋒造成
2.此天氣系統(tǒng)易造成
A.東南沿海的臺風天氣 B.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梅雨天氣
C.北方沙塵暴天氣 D.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伏旱天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我國各地連發(fā)的高級別旱災,全國近43%的小麥產(chǎn)區(qū)(主要為冬小麥區(qū))受旱,370萬人、185萬頭大牲畜發(fā)生飲水困難。讀圖9回答1-3
1.圖中遭受“重旱”的省區(qū)有
A.粵、冀、晉、魯 B.豫、遼、晉、陜
C.藏、川、甘、寧 D.冀、晉、陜、藏
圖9
2.在本次旱災中,華北地區(qū)損失最大,原因是該地區(qū)
①是全國唯一的重旱區(qū) ②受災面積大
③人口與城市密集 ④正值春小麥生長的關(guān)鍵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造成本次旱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量比同期少,氣溫比同期低 B.降水量比同期多,氣溫比同期高
C.降水量比同期少,氣溫比同期高 D.降水量比同期多,氣溫比同期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表2,回答1-2題。
表2 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自然災害的統(tǒng)計
指標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1993-2002年 |
災害數(shù)量/次 |
1110 |
1987 |
2742 |
2935 |
死亡人數(shù)/萬人 |
196 |
80 |
79 |
53.1 |
受影響人數(shù)/萬人 |
7.4 |
14.5 |
19.6 |
25 |
災害損失/億美元 |
1310 |
2040 |
6290 |
6550 |
1.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
①災害的強度減小 、跒暮θ祟惿鐣膿p害程度增加
③災害數(shù)量增加 、転暮θ祟惿鐣膿p害程度減小
A.①③ 。拢冖邸 C.①④ D.②④
2.表中因災死亡人數(shù)不斷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自然災害出現(xiàn)的頻率降低 B.減災系統(tǒng)和防災意識增強
C.人口數(shù)量減少 D.災害強度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防治病蟲害措施中,不屬于農(nóng)業(yè)防治措施的是
A.選種抗蟲害的作物品種 B.合理灌排水
C.清除田間雜草 D.食物誘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