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32967  32975  32981  32985  32991  32993  32997  33003  33005  33011  33017  33021  33023  33027  33033  33035  33041  33045  33047  33051  33053  33057  33059  33061  33062  33063  33065  33066  33067  33069  33071  33075  33077  33081  33083  33087  33093  33095  33101  33105  33107  33111  33117  33123  33125  33131  33135  33137  33143  33147  33153  33161  109140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四種自然災害持續(xù)時間示意圖(圖5),回答1-4題。

1.形成風暴潮的動力因素是

A.地轉(zhuǎn)偏向力      B.海水摩擦力    C.地震波能量  D.大氣水平運動產(chǎn)生的能量

2.①②③④四種災害分別是

A.火山、地震、旱災、洪澇

B.地震、火山、洪澇、旱災

C.旱災、洪澇、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澇、旱災

3.關(guān)于圖中自然災害的正確敘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塊的內(nèi)部

B.②目前無法進行有效監(jiān)測

C.③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qū)

D.④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

4.蝗災是危害嚴重的生物災害。圖5中所示的自然災害中,與其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的是

A.①②    。拢邰堋   。茫佗邸    。模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凌汛是指某個河段因冰凌堵塞,水流不暢,引起水位猛漲的現(xiàn)象。黃河的部分河段每年冬季和春季都會發(fā)生凌汛,請判斷圖6中黃河干流上易發(fā)生凌汛的河段是

 

A.a(chǎn)b段            B.bc段         C. cd段         D.de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1999年2月,日本本州西部發(fā)生的地震不到里氏5級,但不少地區(qū)震感強烈,因為

A.4級以上地震已經(jīng)屬于強烈地震    B.震中很淺,震中越淺,震感越強

C.震級雖然不大,但是震源相當淺   D.震源相當深,但是烈度大,震感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溫帶氣旋風暴潮多發(fā)生在

A.夏秋季   。拢呵锛尽  。茫募尽    。模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自然災害的分布有明顯的地區(qū)差異,各區(qū)域中同一種災害可能是不同的影響因素導致的。回答1-3題。

1.造成同一種自然災害危害程度地域差異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災害的強度不同           、谧匀粸暮υ杏诓煌牡厍蛉又

③個人對災害的應急反應不同      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平衡

A.①③    。拢佗堋   。茫冖邸    。模冖

2.我國東北地區(qū)和青藏高原共有的主要自然災害是

A.沙塵暴   。拢禐摹   。茫畠龊Α    。模闈碁暮

3.上述災害在兩地區(qū)的形成原因分別是

A.海拔高,距海近       。拢暥容^低,海拔高

C.地勢低,緯度較高       D.緯度較高,海拔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圖7為甲、乙、丙、丁四個地區(qū)氣溫雷達圖和降水柱狀圖。讀圖回答1-2題。

1.甲、乙、丙、丁四地中,颶風災害最嚴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地區(qū)可能是我國的

A.三江平原           B.華北平原            C.江漢平原               D.四川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圖 “江蘇如皋5月5日前后幾天的天氣變化資料統(tǒng)計圖”,完成1-2題:

1.這次天氣變化過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氣旋造成            B.氣旋造成        C.暖鋒造成        D.冷鋒造成

2.此天氣系統(tǒng)易造成

A.東南沿海的臺風天氣                B.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梅雨天氣

C.北方沙塵暴天氣                      D.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伏旱天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我國各地連發(fā)的高級別旱災,全國近43%的小麥產(chǎn)區(qū)(主要為冬小麥區(qū))受旱,370萬人、185萬頭大牲畜發(fā)生飲水困難。讀圖9回答1-3

1.圖中遭受“重旱”的省區(qū)有

A.粵、冀、晉、魯                 B.豫、遼、晉、陜

C.藏、川、甘、寧                 D.冀、晉、陜、藏

圖9

2.在本次旱災中,華北地區(qū)損失最大,原因是該地區(qū)

①是全國唯一的重旱區(qū)                  ②受災面積大

③人口與城市密集                      ④正值春小麥生長的關(guān)鍵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造成本次旱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量比同期少,氣溫比同期低      B.降水量比同期多,氣溫比同期高

C.降水量比同期少,氣溫比同期高      D.降水量比同期多,氣溫比同期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表2,回答1-2題。

表2  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自然災害的統(tǒng)計

指標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災害數(shù)量/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數(shù)/萬人

196

80

79

53.1

受影響人數(shù)/萬人

7.4

14.5

19.6

25

災害損失/億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1.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

①災害的強度減小              、跒暮θ祟惿鐣膿p害程度增加

③災害數(shù)量增加                 、転暮θ祟惿鐣膿p害程度減小

A.①③    。拢冖邸   C.①④      D.②④

2.表中因災死亡人數(shù)不斷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自然災害出現(xiàn)的頻率降低    B.減災系統(tǒng)和防災意識增強

C.人口數(shù)量減少         D.災害強度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市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試卷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防治病蟲害措施中,不屬于農(nóng)業(yè)防治措施的是

A.選種抗蟲害的作物品種            B.合理灌排水

C.清除田間雜草                    D.食物誘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