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013
綠洲的發(fā)展過程是[ ]
A.下游三角洲→河流出山口→下游三角洲廢棄
B.下游三角洲→河流出山口→山口綠洲廢棄
C.河流出山口→下游三角洲→山口綠洲廢棄
D.河流出山口→下游三角洲→下游三角洲廢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2001年3月我國對樓蘭古城及羅布泊的考古和科學考察表明[ ]
A.荒漠化問題發(fā)生在工業(yè)時代,古代不曾出現過
B.荒漠化完全是戰(zhàn)爭、瘟疫等人為原因造成的
C.人為破壞植被,導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荒漠完全是地質時期的自然過程形成的,有沙質荒漠和礫質荒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下圖所示區(qū)域位于我國西部內陸地區(qū)。
(1) 圖中綠洲能深入沙漠地區(qū),主要是因為 [ ]
A此處地勢較低
B.風力侵蝕作用弱
C.有鐵路經過,人為影響大
D.有河流流經,水源充足
(2) 河流a的補給主要靠 [ ]
A大氣降水
B.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3) 假如圖中山脈為祁連山脈的一部分,那么鐵路應為 [ ]
A蘭新線
B.蘭青線
C.隴海線
D.包蘭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 ]
A.預防具有潛在荒漠化危險的土地
B.扭轉正在發(fā)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C.恢復已經發(fā)生荒漠化的土地
D.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下圖所示地區(qū)是我國荒漠化擴大較快的地區(qū)之一。
(1) 圖中所示各河流 [ ]
A主要補給水源是大氣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節(jié)變化小
D.侵蝕作用強烈,含沙量大
(2) 2003年,某地理考察團到該地區(qū)考察,不可能見到的景觀是[ ]
A斑點狀荒漠化圈廣布
B.古長城遺跡
C.西氣東輸工程設施
D.草方格沙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下列開發(fā)大西北的自然條件中,主要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最缺少的自然因素)組合正確的是[ ]
A.宜耕荒地廣闊—熱量充足
B.草原廣闊—森林
C.礦產資源豐富—光照
D.土地廣闊—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實施西部大開發(fā)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一組是
①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②利用新疆光熱資源,種植長絨棉、瓜果等作物③退耕還林、還牧,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環(huán)境質量 ④西藏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qū),應大面積種植長絨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下列利用土地資源的措施,最合理的一組是
①開發(fā)東南沿海灘涂種植棉花 ②開發(fā)黑龍江、新疆邊遠地區(qū)荒地種水稻 ③長江中上游山區(qū)、沿海海濱地區(qū)營造防護林 ④江南丘陵紅壤區(qū)栽培茶葉 ⑤準噶爾盆地、河套平原及其附近地區(qū)建立“林—草—田”復合生態(tài)系統,田里種植春小麥、甜菜[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下圖為“我國的三大自然區(qū)”。
(1) A與C的界線大致是 [ ]
A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B.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C.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D.50毫米等降水量線
(2) B與A的界線大致是 [ ]
A昆侖山—祁連山—賀蘭山
B.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
C.喜馬拉雅山—祁連山
D.昆侖山—阿爾金山—賀蘭山
(3) 決定我國自然地理環(huán)境差異的兩個基本因素是 [ ]
A土壤和植被
B.氣候和地貌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隨著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東部首先應向西部遷移的產業(yè)是
①高科技產業(yè) ②高耗能產業(yè) ③高原料消耗產業(yè) ④高污染工業(yè)[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