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44247 44255 44261 44265 44271 44273 44277 44283 44285 44291 44297 44301 44303 44307 44313 44315 44321 44325 44327 44331 44333 44337 44339 44341 44342 44343 44345 44346 44347 44349 44351 44355 44357 44361 44363 44367 44373 44375 44381 44385 44387 44391 44397 44403 44405 44411 44415 44417 44423 44427 44433 44441 109140
科目:
來源:江西省新余一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
下圖為“沿我國32°N緯線所做的地勢剖面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題。
| (1) |
圖中字母
|
[ ] |
A. |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
B. |
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
C. |
青藏高原、吐魯番盆地、華北平原
|
D. |
柴達木盆地、黃土高原、東北平原
|
|
(2) |
我國的地形、地勢特征對我國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體現(xiàn)在
|
[ ] |
A. |
有利于印度洋水汽深入影響我國內陸地區(qū)
|
B. |
有利于種植業(yè)的均衡布局
|
C. |
有利于各地區(qū)經濟的均衡發(fā)展
|
D. |
決定了我國大多數(shù)外流河的流向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西省新余一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
損失率是指受災區(qū)域各類財產的損失值與災前(正常)值之比,影響損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災害的強度、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地區(qū)抗災能力等。讀“中國自然災害損失率(‰)等值線局部示意圖”,完成下題。
| (1) |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 |
A. |
自然災害損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內陸逐漸增大
|
B. |
因為經濟發(fā)達,甲地區(qū)損失率最大
|
C. |
乙地區(qū)損失率較大,其原因之一是抗災能力差
|
D. |
丙地區(qū)損失率較小,其原因是災害種類單一,強度小
|
|
(2) |
根據(jù)“中國自然災害損失率(‰)等值線局部示意圖”,推測上海及其周邊地區(qū)自然災害損失率最接近下圖中的
|
[ ] |
A. |
|
B. |
|
C. |
|
D.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西省新余一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下圖中①、②、③是我國幾條重要的地理界線,下列有關界線①、②、③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①是我國全年均溫0℃等溫線,③是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分界線
C.②為森林與非森林分界線,③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分界線
D.②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線,③為農牧業(yè)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師大附中2011-2012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13
|
“全球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2009年11月25日國務院確定了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據(jù)此完成下題。
| (1) |
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后果是
|
[ ] |
A. |
海平面上升,部分沿海地區(qū)被淹沒
|
B. |
陸地面積增加
|
C. |
蒸發(fā)強烈,海平面下降
|
D. |
臭氧空洞擴大
|
|
(2) |
為達到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應采取的措施有
①大力植樹造林
②倡導低碳的消費模式
③大量發(fā)展火電
④倡導綠色的生活方式
|
[ ] |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師大附中2011-2012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13
|
讀下圖“我國某地區(qū)自然要素關系圖”回答下題。
| (1) |
該圖反映了地理環(huán)境的
|
[ ] |
A. |
整體性特征
|
B. |
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
|
C. |
經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
|
D. |
垂直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
|
|
(2) |
圖中P環(huán)節(jié)代表的因果關系是
|
[ ] |
A. |
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
B. |
植被破壞嚴重→易形成“紅色沙漠”
|
C. |
高溫多雨→土壤有機質少,呈酸性
|
D. |
山區(qū)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
|
|
(3) |
該區(qū)域可能位于我國的
|
[ ] |
A. |
華北平原
|
B. |
北方低山丘陵
|
C. |
遼東丘陵
|
D. |
東南丘陵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北京師大附中2011-2012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13
小區(qū)建設規(guī)劃中,為節(jié)約用地,同時兼顧住宅樓各層的采光,需要根據(jù)各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情況設計合理的樓間距,據(jù)此完成下題。
南北向的住宅樓,樓高相同的情況下,理論樓間距應該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四川省成都外國語學校2011-2012學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
如圖為某類影響我國農業(yè)的自然災害等值線分布圖,讀圖回答下題:
| (1) |
此圖反映的自然災害可能是:
|
[ ] |
A. |
旱澇災害
|
B. |
霜凍災害
|
C. |
生物災害
|
D. |
臺風災害
|
|
(2) |
圖中等值線分布反映主要受:
①緯度影響
②洋流影響
③海陸位置影響
④雨帶影響
⑤受地形影響
|
[ ] |
A. |
①②③
|
B. |
③④⑤
|
C. |
①④
|
D. |
③④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四川省成都外國語學校2011-2012學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咸潮是指沿海地區(qū)海水通過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進內陸區(qū)域后,水中的鹽分達到或超過250亳克/升的自然災害。
2006年1月20日,某報以“珠三角咸潮敲響警鐘水資源大省竟然也叫‘渴’”為題,報道了珠江受嚴重咸潮威脅。以下描述中,可成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
①南粵大地的干旱
②珠江流域內水庫下泄流量增加
③全球工業(yè)生產排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漸恢復
④天文潮水的頂托作用
⑤珠江流域內用水量大
⑥離岸風的吹拂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六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理科試題
題型:0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六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理科試題
題型:013
|
下圖為“我國某土地利用的結構圖”。根據(jù)所學地理知識,回答下題。
| (1) |
該地區(qū)可能位于
|
[ ] |
A. |
東北平原
|
B. |
山東丘陵
|
C. |
華北平原
|
D. |
江南丘陵
|
|
(2) |
關于該區(qū)農業(yè)資源優(yōu)勢的敘述,正確的是
|
[ ] |
A. |
土地類型多樣,生物品種多樣
|
B. |
光、熱、水資源不足
|
C. |
黑壤廣布,有機質含量低
|
D. |
水流湍急,地表侵蝕切割強烈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