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44659 44667 44673 44677 44683 44685 44689 44695 44697 44703 44709 44713 44715 44719 44725 44727 44733 44737 44739 44743 44745 44749 44751 44753 44754 44755 44757 44758 44759 44761 44763 44767 44769 44773 44775 44779 44785 44787 44793 44797 44799 44803 44809 44815 44817 44823 44827 44829 44835 44839 44845 44853 109140
科目: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2010屆高三第三次調(diào)研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13
|
下圖是極晝天數(shù)隨某地理要素變化圖。據(jù)此回答下題。
| (1) |
圖中的某地理要素為
|
[ ] |
A. |
春分到秋分
|
B. |
冬至到夏至
|
C. |
緯度66°-90°
|
D. |
緯度70°-90°
|
|
(2) |
圖中①②兩條曲線出現(xiàn)差異的根本原因是
|
[ ] |
A. |
黃赤交角的存在
|
B. |
自轉(zhuǎn)速度的變化
|
C. |
公轉(zhuǎn)速度的變化
|
D. |
地勢高低的不同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雅禮中學2010屆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
圖1為北半球冬季某區(qū)等壓線分布示意圖,氣壓數(shù)值①<②<③<④。圖2為該地區(qū)局部氣溫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題。
| (1) |
圖2中的甲處,最有可能位于圖1中的
|
[ ] |
A. |
①地
|
B. |
②地
|
C. |
③地
|
D. |
④地
|
|
(2) |
與甲地天氣狀況最相近的描述是
|
[ ] |
A. |
溫暖干燥
|
B. |
低溫陰雨
|
C. |
風和日麗
|
D. |
細雨連綿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雅禮中學2010屆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下圖表示海平面兩條閉合等壓線,M點吹西北風,回答下題。
該天氣系統(tǒng)所處的位置和性質(zhì)分別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雅禮中學2010屆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下圖為某地全年平均氣溫(30年平均)的等溫線圖,讀圖完成下題。
該地7月的月均溫最接近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雅禮中學2010屆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
下圖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氣系統(tǒng)的垂直剖面圖”,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兩地點,讀圖完成下題。
| (1) |
下圖中能正確表示控制甲、乙兩地的天氣系統(tǒng)是
|
[ ] |
A. |
|
B. |
|
C. |
|
D. |
|
|
(2) |
甲、乙兩地在此天氣系統(tǒng)影響下,天氣狀況最可能是
|
[ ] |
A. |
甲地炎熱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氣溫日較差小
|
B. |
甲地晴朗少云,氣溫較低;乙地多狂風暴雨
|
C. |
甲地此時多西南風;乙地此時多東北風
|
D. |
甲地沙塵漫天,大氣能見度差;乙地陰雨連綿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雅禮中學2010屆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
圖為“某地區(qū)地質(zhì)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題。
| (1) |
按地質(zhì)現(xiàn)象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排列是
|
[ ] |
A. |
褶皺、巖漿噴出、巖漿侵入、斷裂
|
B. |
斷裂、褶皺、巖漿噴出、巖漿侵入
|
C. |
巖漿噴出、褶皺、巖漿侵入、斷裂
|
D. |
褶皺、巖漿侵入、巖漿噴出、斷裂
|
|
(2) |
①②③④所示地質(zhì)現(xiàn)象與成因匹配的是
|
[ ] |
A. |
①-泥沙沉積
|
B. |
②-巖層斷裂
|
C. |
③-侵蝕作用
|
D. |
④-水平擠壓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雅禮中學2010屆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
下圖中沉積巖的形成符合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的規(guī)律。圖中線段為等高線,讀圖回答下題。
| (1) |
該地學
|
[ ] |
A. |
向斜成山
|
B. |
向斜成谷
|
C. |
背斜成谷
|
D. |
背斜成山
|
|
(2) |
形成圖示地形的主要地質(zhì)作用是
|
[ ] |
A. |
地殼運動
|
B. |
巖漿活動
|
C. |
侵蝕作用
|
D. |
堆積作用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雅禮中學2010屆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
下圖是根據(jù)國家授時中心給出方法,計算出的我國①、②、③地從2008年10月1日到2009年9月30日的日出時刻。讀圖,回答下題。
| (1) |
圖中①、②、③緯度由低到高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 ] |
A. |
①、②、③
|
B. |
②、③、①
|
C. |
③、②、①
|
D. |
②、①、③
|
|
(2) |
2009年6月1日,南半球與③同緯度地區(qū)的晝長是
|
[ ] |
A. |
12小時30分鐘
|
B. |
11小時30分鐘
|
C. |
18小時15分鐘
|
D. |
5小時45分鐘
|
|
(3) |
當①地夜達到一年中的最長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 |
A. |
非洲北部熱帶草原地區(qū)的動物向南遷移
|
B. |
歐洲西部的游客大量涌向地中海沿海去度假
|
C. |
通過馬六甲海峽的洋流自西向東流入南海
|
D. |
塔里木河正處于汛期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雅禮中學2010屆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
如圖為“我國與全球同緯度太陽輻射總量對比圖”,讀圖完成下題。
| (1) |
我國不同地區(qū)年太陽輻射總量差異最大的地區(qū)在
|
[ ] |
A. |
20°N附近
|
B. |
25°N附近
|
C. |
30°N附近
|
D. |
35°N附近
|
|
(2) |
我國東南地區(qū)年太陽輻射總量較同緯度全球平均值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國東南地區(qū)
|
[ ] |
A. |
白晝時間短
|
B. |
云雨天氣多
|
C. |
無沙漠分布
|
D. |
洋流影響大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長郡中學2010屆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
圖為“我國北方沿海地區(qū)海風入侵時污染物輸送狀況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
| (1) |
當盛行風在一年中最為強盛時
|
[ ] |
A. |
寧夏平原到河套平原的河段可能發(fā)生凌汛現(xiàn)象
|
B. |
長江口正處于一年中鹽度最低的時刻
|
C. |
陽光可以直射汕頭市的井底
|
D. |
北半球陸地等溫線向南彎曲
|
|
(2) |
當海風在一天中處于最強盛時,有可能是
|
[ ] |
A. |
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刻
|
B. |
接近大氣逆輻射最強的時刻
|
C. |
北美五大湖區(qū)旭日東升的時刻
|
D. |
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氣候區(qū)烏云密布,大雨傾盆的時刻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