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45149  45157  45163  45167  45173  45175  45179  45185  45187  45193  45199  45203  45205  45209  45215  45217  45223  45227  45229  45233  45235  45239  45241  45243  45244  45245  45247  45248  45249  45251  45253  45257  45259  45263  45265  45269  45275  45277  45283  45287  45289  45293  45299  45305  45307  45313  45317  45319  45325  45329  45335  45343  109140 

科目: 來源:101網校同步練習 高二地理 人教社(新課標2002-3初審) 人教版 題型:069

讀東北農林基地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本區(qū)森林采伐業(yè)集中在A.________ B.________ D.________,可見我國最大木材基地為________省。

(2)東北森林資源遭破壞的主要表現是________從長遠看有利于森林可持續(xù)利用的措施是________,挖掘森林工業(yè)潛力的關鍵在于________。

(3)本區(qū)平原E.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成為我國玉米帶的是________

(4)東北成為我國最大商品糧基地的土地優(yōu)勢________,本區(qū)農業(yè)基地綜合開發(fā)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101網校同步練習 高二地理 人教社(新課標2002-3初審) 人教版 題型:069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圖中土地資源類型: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2)

圖中B地區(qū)是我國農業(yè)生產發(fā)展?jié)摿^大的地區(qū)之一,原因是( 。

A.

水熱條件優(yōu)越,復種指數高

B.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大規(guī)模機械化耕作

C.

農業(yè)歷史悠久,技術先進,單位面積產量高

D.

人均耕地面積大

(3)

圖中B地區(qū)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________。近年來,該地區(qū)水稻的種植面積、產量呈上升趨勢。刷新了世界上水稻種植的最北界記錄,試分析這一現象的氣候條件________

(4)

圖示地區(qū)資源豐富。是我國最大的________(能源)和________生產基地。其南部地區(qū)形成了以________(輕、重)工業(yè)為主的________工業(yè)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101網校同步練習 高二地理 人教社(新課標2002-3初審) 人教版 題型:069

讀圖,分析我國一些地區(qū)出現的環(huán)境問題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1)①地區(qū)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②地區(qū)荒漠化的人為原因是:________,我國正在西北地區(qū)進行的巨大生態(tài)工程是:________,這一工程的巨大作用主要是:________。

(2)________地區(qū)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這一地區(qū)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人為原因是: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新疆地區(qū)面積廣大,但水土流失面積小,原因是:________。

(3)圖中酸雨區(qū)發(fā)生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龍之脈新教材完全解讀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魯教版) 魯教版 題型:069

讀遙感技術工作原理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A圖中,可以看出,此遙感所利用的運載工具是________,這種運載工具采用的是________的方式對地面物體進行感知和識別,這種方式的遙感技術,對地面物體的分辨率是較________(高、低)的。

(2)在A圖中,航空攝影采用________的方式對地面物體進行感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B圖中,傳感器接收的是___________,它的產生是由于___________,在這個遙感過程中,傳感器之所以能夠對地面物體進行分辨,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龍之脈新教材完全解讀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魯教版) 魯教版 題型:069

讀衛(wèi)星遙感直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字母所代表的遙感技術裝備名稱: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B裝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工作原理主要環(huán)節(jié)示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龍之脈新教材完全解讀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魯教版) 魯教版 題型:069

李甲同學在判讀某地區(qū)衛(wèi)星影像后,用透明紙蒙在上面準確地繪出了主要道路、城市、村莊、河流的位置和范圍,如下圖。讀后回答下列問題。

(1)原衛(wèi)星影像圖上李甲同學區(qū)分河流和道路的直接解譯標志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根據直接解譯標志B處為道路還是河流?________。

(2)在原衛(wèi)星影像圖上村莊為不規(guī)則的點狀或星狀,那么城市為________狀,道路、河流為________狀。

(3)A處為一道路,C處為一河流,在原衛(wèi)星影像圖上間接解譯標志是________。

(4)在2004年3月和2004年8月的衛(wèi)星影像圖上D處的色調是否一致?______;原因可能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龍之脈新教材完全解讀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魯教版) 魯教版 題型:069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可見光的波段范圍為________微米。

(2)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物在同一波段其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段其反射率也不同,這是在照片上判讀各種地物的基礎。例如,利用0.4~0.5微米波段的照片,可以把________與其他地物區(qū)分開;利用0.5~0.6微米波段的照片可以把沙漠與小麥、濕地區(qū)分開;利用0.7~0.9微米波段的照片可以把________與________區(qū)分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龍之脈新教材完全解讀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魯教版) 魯教版 題型:069

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

寫出圖中序號表示的地形名稱。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

⑤、⑥兩地的垂直距離為________米,兩地圖上水平距離為2.3厘米,其實際水平距離是________千米。

(3)

如果把該圖上比例尺放大到原圖比例尺的兩倍,放大后的比例尺為_______。

(4)

小河流向________方。計劃把水調到C處,有AC和BC兩種路線,選擇哪一條比較合理?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龍之脈新教材完全解讀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魯教版) 魯教版 題型:069

讀下列景觀圖,回答:

(1)自然景觀的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動態(tài)美、聽覺美等。圖中既有形象美又有色彩美的是________,既有形象美又有動態(tài)美、聽覺美的是________。

(2)能夠體現“山無水不活,水無山不轉”的景觀是________。

(3)在四處景觀中,屬于石灰?guī)r形成的景觀是________。

(4)石灰?guī)r地區(qū)的景觀,由于處在濕熱的氣候條件下,流水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設計必修三地理人教版(志鴻系列) 人教版 題型:069

根據相關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鐵路在中國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949年以前,中國鐵路建設經歷了艱難曲折的歷程;1949年以后,中國的鐵路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青藏鐵路全線鋪通,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一項重大成就。

  1937年,中國鐵路總長21 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國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為日、英、法等列強資本所控制。

(1)根據上述材料及圖,概括抗日戰(zhàn)爭前中國鐵路的主要特征。

  孫中山非常重視鐵路建設。他指出:“今日者,強鄰環(huán)視,我國若不急急將鐵道修成,則俄人必欲奪我蒙古鐵道路線……英人必欲奪我西藏鐵道路線……鐵道為人所奪,國即為人瓜分!痹凇督▏铰浴分,孫中山設計了中國鐵路建設的總體方案,其中對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區(qū),規(guī)劃了包括16條線路的“高原鐵路系統(tǒng)”。他認為,此區(qū)域農產最富、牧場最美、礦產豐富,于此興筑鐵路,即使工程浩大,亦當有良好回報。(摘自《孫中山全集》第二、六卷)

(2)根據上述材料,簡析孫中山規(guī)劃“高原鐵路系統(tǒng)”的戰(zhàn)略意圖。

(3)列舉我國“一五”計劃期間與西藏有關的交通建設主要成就。

  青藏鐵路一期工程西寧至格爾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鋪通;二期工程格爾木至拉薩段1 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鋪通,計劃于2006年7月1日試運行。

(4)下圖示意格爾木至拉薩的地形剖面,讀下圖回答:

a為________山脈,b為________山脈;c、d兩段地形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對鐵路修建的影響是________。

(5)下圖是格爾木和拉薩兩地年內各月氣溫、降水量分配圖。讀圖判斷:

A、B兩幅圖中,反映拉薩氣候資料的是________圖,因為________。

青藏鐵路全長1 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穿越凍土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建設青藏鐵路,克服了多年凍土、生態(tài)環(huán)保、高寒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難題,標志著我國鐵路建設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6)青藏鐵路的建設伴隨著一系列重大科技攻關活動,體現了科學實驗與生產實踐的緊密聯(lián)系。簡述生產實踐與科學實驗兩項基本實踐活動的關系。

(7)運用經濟常識,分析青藏鐵路將如何推動青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