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實驗目的 | 實驗方案 |
A | 研究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 | 分別向兩支試管中加入等體積、等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再在其中一只試管中加入少量MnO2 |
B | 證明Mg(OH)2沉淀可以轉化為Fe(OH)3沉淀 | 向2mol/L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mol/L 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mol/L FeCl3溶液 |
C | 可以鑒別這兩種溶液 | 將Na2CO3溶液與HCl溶液相互滴加 |
D | 測定鋁箔中氧化鋁的含量 | 取a g鋁箔與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將逸出的氣體通過堿石灰后,測其體積為bL(標準狀況下)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測定Cu(NO3)2?nH2O的結晶水含量,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
A.稱量樣品→加熱→冷卻→稱量CuO |
B.稱量樣品→加熱→冷卻→稱量Cu(NO3)2 |
C.稱量樣品→加熱→用已知質量的無水氯化鈣吸收水蒸氣并稱量 |
D.稱量樣品→加NaOH→過濾→加熱→冷卻→稱量Cu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的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①除去Cl2中的HCl雜質 | ②用銅和稀硝酸制取少量NO | ③證明鐵生銹時空氣參與反應 | ④檢驗裝置氣密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工業(yè)制得的氮化鋁(AlN)產品中常含有少量Al4C3、Al2O3、C等雜質。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分別測定氮化鋁(AlN)樣品中AlN和Al4C3的質量分數(忽略NH3在強堿性溶液中的溶解)。
(1)實驗原理
①Al4C3與硫酸反應可生成CH4;
②AlN溶于強酸產生銨鹽,溶于強堿生成氨氣,請寫出AlN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3)實驗過程
①連接實驗裝置,檢驗裝置的氣密性。稱得D裝置的質量為y g,滴定管的讀數為a mL。
②稱取x g AlN樣品置于錐形瓶中;塞好膠塞,關閉活塞_____________,打開活塞______________,通過分液漏斗加入稀硫酸,與錐形瓶內物質充分反應。
③待反應進行完全后,關閉活塞_____________,打開活塞_____________,通過分液漏斗加入過量____________(填化學式),與燒瓶內物質充分反應。
④__________________(填入該步應進行的操作)。
⑤記錄滴定管的讀數為b mL,稱得D裝置的質量為z g,
(4)數據分析
①AlN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讀取滴定管中氣體的體積時,液面左高右低,則所測氣體的體積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③Al4C3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該實驗條件下的氣體摩爾體積為V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分)某研究小組設計如下裝置分離CO和CO2的混合氣體并探究CO還原氧化銅的產物和過氧化鈉的性質。已知氯化鈀(PdCl2)溶液遇CO氣體會產生黑色沉淀(金屬單質)。夾持裝置未畫出。
(題9圖)
(1)試劑X、Y的焰色反應均呈黃色,則X、Y可能是 、 .
(2)連接裝置、檢驗氣密性并裝好藥品后,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和K3,打開K1、K2,分離出CO,當觀察到 現象時,可對C裝置進行加熱操作,反應產物為紅色固體。
(3)查詢資料獲得以下信息:①Cu2O為紅色固體;②常溫下,Cu2+在溶液中穩(wěn)定,Cu+易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反應:2Cu+ =Cu2++Cu。
甲、乙兩組同學取上述紅色固體(用M代表)進行實驗,探究其成分:
組別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或數據 | 結 論 |
甲 | ① 向a g M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攪拌; ② 繼續(xù)滴加稀硫酸至過量, 充分反應. | ①固體明顯減少; ②仍然有一定量固體,溶液呈藍色 | ①M中一定有Cu2O; ②M中一定有Cu. |
乙 | 將甲實驗后所得溶液過濾 將濾渣洗滌、干燥、稱量 | 濾渣質量為g | M為Cu和Cu2O的混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班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藥匙上放少量鈉,燒杯中裝滿水,先用彈簧夾夾住橡膠管。點燃鈉,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鈉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廣口瓶內水面變化情況。
(1)寫出燃燒匙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將該生成物伸入瓶底的水中,生成的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物質的量之比為: 。
(2)實驗完畢,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小于空氣體積的1/5,對這一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a.該同學可能未塞緊瓶塞,導致鈉熄滅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b.該同學可能使用鈉的量不足
c.該同學可能沒夾緊彈簧夾,鈉燃燒時部分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
d.該同學可能插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前瓶內部分空氣受熱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