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硫酸工業(yè)尾氣中的SOj是常見的大氣污染物,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變廢為寶:

(1)電化學處理法:硫酸工業(yè)尾氣中的SO2經(jīng)分離后,可用于制備硫酸,同時獲得電能,裝置如圖所示(電極均為惰性材料)寫出N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的陽離子向______極(M或N)移動,標準狀況下,當有22.4LSO2參加反應時,溶液中有________mol陽離子向該極移動。

(2)鈉堿循環(huán)法:用Na2SO3溶液作為吸收液來吸收SO2,尾氣通入1mol/L的Na2SO3溶液中,①當溶液的PH約為6時,Na2SO3溶液吸收SO2的能力顯著下降,此時溶液中c (SO32-)的濃度是0.2mol/L,則此時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

②當溶液的PH降至約為6時,需送至電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圖如下:

HSO3-在陽極放電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陰極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時,吸收液再生并循環(huán)利用。簡述再生原理:___________。

【答案】 O2+4H++4e- ==2H2O N 2 c(Na+)c(HSO3-)>c(SO32-)>c(H+)>c(OH-) HSO3-+H2O-2e- ==SO42-+3H+ 或SO32-+H2O-2e- ==SO42-+2H+ H+在陰極得電子生成H2,溶液中C(H+)降低,促使HSO3-電離生成SO32-,且Na+進入陰極室,使吸收液再生

【解析】(1)N電極通入氧氣,是原電池的正極,電解質(zhì)溶液顯酸性,則N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為O2+4H++4e-==2H2O;溶液中的陽離子向正極,即向N極(M或N)移動;標準狀況下,當有22.4LSO2即1mol二氧化硫參加反應時轉(zhuǎn)移2mol電子,根據(jù)電荷守恒可知溶液中有2mol陽離子向該極移動。(2)①當溶液的pH約為6時,Na2SO3溶液吸收SO2的能力顯著下降,說明大部分轉(zhuǎn)化為亞硫酸氫鈉,此時溶液中c (SO32-)的濃度是0.2mol/L,則此時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Na+)>c(HSO3-)>c(SO32-)>c(H+)>c(OH)。②HSO3-在陽極發(fā)生失去電子的氧化反應,則放電的電極反應式是HSO3-+H2O-2e-==SO42-+3H+。由于H+在陰極得電子生成H2,溶液中c(H+)降低,促使HSO3-電離生成SO32-,且Na+進入陰極室,從而使吸收液再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里要配制400mL0.2mol/L的硫酸鈉溶液。實驗步驟如下:

A.在天平上稱出_______g硫酸鈉固體,把它放在燒杯里,用適量的蒸餾水溶解。

B.把得到的溶液冷卻后小心地沿著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__ 中。

C.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滌液也小心轉(zhuǎn)入容量瓶中。

D.繼續(xù)向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液面距刻度l~2cm處,改用________小心滴加蒸餾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與刻度線水平相切。

E.將瓶塞塞緊,充分搖勻。

F.將配好的溶液倒入試劑瓶中,貼上標簽,并洗滌容量瓶。

(1) 請?zhí)顚懮鲜隹瞻滋帯?/span>

(2) 下列情況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

a.某同學定容時觀察液面的情況如圖所示

b.沒有進行上述的操作步驟C

c.搖勻后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

d.B操作時將少量液體灑到外面

e.容量瓶用前內(nèi)壁沾有水珠

(3) 如果實驗室用18mol/L的濃硫酸配制3. 6mol·L-1的稀硫酸250mL。計算所需濃硫酸的體積為___________mL,在實驗時應用_________量取濃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通入CO2后,再繼續(xù)向該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鹽酸,產(chǎn)生CO2的體積與所加鹽酸體積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原溶液中NaOH的物質(zhì)的量為0.75mol

B. 通入CO2后所得的溶液溶質(zhì)成分為NaOHNa2CO3

C. 通入CO2后所得的溶液中含有2.5×10-3mol NaHCO3

D. 原溶液通入CO2標準狀況下為112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電解NaCl水溶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 電解時在陽極得到氯氣,在陰極得到金屬鈉

B. 若在陽極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 若在陰極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溶液呈無色

D. 電解一段時間后,將全部電解液轉(zhuǎn)移到燒杯中,充分攪拌后溶液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設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為NA,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17g甲基(14CH3)所含中子數(shù)為9NA

B.常溫常壓下,2.8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氣體中所含碳原子數(shù)為0.2NA

C0.1molC5H12分子中含有的CC鍵數(shù)為0.5NA

D.標準狀況下,2.24L辛烷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CO2分子數(shù)為0.8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亞硝酸鈉(NaNO2)是一種重要的工業(yè)鹽,也常用于魚類、肉類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某化學興趣小組對亞硝酸鈉進行多角度探究:

I.亞硝酸鈉的制備

(1)實驗中用恒壓滴液漏斗,相比于普通分液漏斗,其顯著優(yōu)點是___________。

(2)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C中制備NaNO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亞硝酸鈉與硫酸反應氣體產(chǎn)物的成分

已知:①NO+NO2+2OH-=2NO2-+2H2O ②氣體液化的溫度:NO2 為21℃、NO為 -152℃

(3)反應前應打開彈簧夾,先通入一段時間的氮氣,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了檢驗裝置A中生成的氣體產(chǎn)物,儀器的連接順序為(按左→右連接)為A、C、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關閉彈簧夾,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的硫酸后, A中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

①確認A中產(chǎn)生氣體含有NO,依據(jù)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裝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沒有裝置C,對實驗結論造成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過上述實驗探究過程,可得出裝置A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2006年成功合成了118號超重元素,并觀察到其存在了不到1毫秒時間。該元素符號為:Uuo,質(zhì)量數(shù)為293,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 該元素原子核外含有118個電子,核內(nèi)有175個中子

B. 該元素屬于第七周期

C. 該元素一定是一種金屬元素

D. 該元素位于零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電解質(zhì)的水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

(1)醋酸是常見的弱酸.
醋酸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方法中,可以使醋酸稀溶液中CH3COOH電離程度增大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
A.滴加少量濃鹽酸 B.微熱溶液 C.加水稀釋 D.加入少量醋酸鈉晶體
(2)用0.1 molL-1 NaOH溶液分別滴定體積均為20.00 mL、濃度均為0.1 molL-1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過程中溶液pH隨加入NaOH溶液體積而變化的兩條滴定曲線。

滴定醋酸的曲線是______________(填“I”“Ⅱ”);
滴定開始前,三種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V1V2的關系:V1 _____ V2(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所示裝置中,甲、乙、丙三個燒杯依次分別盛放足量的KI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K2SO4溶液,電極均為石墨電極。接通電源,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測得乙中c電極質(zhì)量增加32 g。據(jù)此回答問題:

(1) 電源的N端為_________極;

(2) 電極b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電極f上生成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電解開始時,在甲燒杯的中央,滴幾滴淀粉溶液,你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

(5) 電解前后溶液的pH變化情況,(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甲溶液___________;乙溶液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