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一類常見的物質(zhì),下列物質(zhì)通過一定反應可直接形成鹽的是
①金屬單質(zhì) ②堿性氧化物 ③堿 ④非金屬單質(zhì)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全部
D
【解析】
試題解析:①金屬單質(zhì)與酸或某些鹽溶液反應可直接生成鹽,如鐵與鹽酸反應生成鹽為氯化亞鐵,故①能;②堿性氧化物能與酸反應可直接生成鹽,如氧化鈉與鹽酸反應可直接生成氯化鈉,故②能;③堿與酸、酸性氧化物、某些鹽等可反應生成鹽,如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可直接生成碳酸鈉,故③能;④非金屬單質(zhì)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如氯氣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故④能;⑤酸性氧化物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如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鉀反應生成碳酸鉀,故⑤能;⑥酸能與堿、某些鹽、堿性氧化物等反應生成鹽,如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故⑥能;顯然全部都能在一定條件下直接生成鹽,故選D.
考點:常見物質(zhì)的性質(zhì)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80℃ pH= 10的溶液中:Na+ 、CH3CHO、Ag(NH3)2+ 、NO3—
B.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K+、Ca2+ 、Cl—、NO3—
C.與鎂反應只產(chǎn)生氫氣的溶液中:NO3—、Cl—、H+、A13+
D.=1.0×10-12溶液中:C6H5O—、K+、SO42—、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寧夏銀川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下列有FeCl3溶液參加的反應中,與Fe3+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①FeCl3與Cu反應 ②FeCl3與H2S反應
③FeCl3與KI反應 ④FeCl3滴入沸水中
⑤FeCl3與NaHCO3反應 ⑥FeCl3溶液中滴入石蕊試液
A.③④⑤⑥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寧夏銀川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離子,在堿性條件下能大量共存,在強酸性條件下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Mg2+、Na+、SO42-、HCO3—
B.NH4+、Na+、SO42—、NO3—
C.K+、Na+、SiO32—、ClO—
D.Na+、K+、NO3—、S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寧夏高三年級第二次月考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推斷題
【化學——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15分)
下圖中X是一種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直鏈有機物,E與FeCl3溶液作用顯紫色。
請根據(jù)上述信息回答:
(1)C的名稱是__________。B→I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
(2)只用一種試劑鑒別D、E、H,該試劑是___________。
(3)H與J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J在酸性條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___________。
(4)核磁共振氫譜圖中D有_______組峰且峰面積之比為 _____________。
(5)D和F反應生成X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寧夏高三年級第二次月考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項反應對應的圖像錯誤的是
A.圖1: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備Fe(OH)3膠體
B.圖2:將稀鹽酸逐滴加入一定量偏鋁酸鈉溶液中
C.圖3:將二氧化硫逐漸通入一定量氯水中
D.圖4:將銅粉逐漸加入一定量濃硝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天津一中高三化學9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實驗小組同學為了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步驟:
①先連接好裝置,檢查氣密性,再加入試劑;
②加熱A試管,B中品紅溶液褪色,熄滅酒精燈;
③將銅絲向上抽動離開液面。
(1)試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夠證明銅與濃硫酸反應生成氣體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盛有BaCl2溶液的C試管中,除了導管口有氣泡外,無其他明顯現(xiàn)象,若將其分成兩份,分別滴加下列溶液,將產(chǎn)生沉淀的化學式填入下表相應的位置。
滴加的溶液 | 氯水 | 氨水 |
沉淀的化學式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寫出其中SO2顯示還原性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由于導管E存在,B中的液體不會倒吸入A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實驗完畢后,裝置中殘留氣體有毒,不能打開膠塞。為了防止該氣體排入空氣中污染環(huán)境,拆除裝置前,應當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四川省高三第三次理綜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6分)碳及其化合物有廣泛的用途。
(1) 將水蒸氣通過紅熱的碳即可產(chǎn)生水煤氣。反應為
C(s)+H2O(g) CO(g)+H2(g) ΔH=+131.3 kJ·mol-1,
以上反應達到平衡后,在體積不變的條件下,以下措施有利于提高H2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升高溫度 B.增加碳的用量 C.加入催化劑 D.用CO吸收劑除去CO
(2) 已知:C(s)+CO2(g) 2CO(g) ΔH=+172.5 kJ·mol-1,則CO(g)+H2O(g) CO2(g)+H2(g)的焓變ΔH=________。
(3) CO與H2在一定條件下可反應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甲醇是一種燃料,可利用甲醇設計一個燃料電池,用稀硫酸作電解質(zhì)溶液,多孔石墨作電極,該電池負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
若用該電池提供的電能電解60 mL NaCl溶液,設有0.01 mol CH3OH完全放電,NaCl足量,且電解產(chǎn)生的Cl2全部逸出,電解前后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則電解結(jié)束后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
(4) 將一定量的CO(g)和H2O(g)分別通入到體積為2.0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以下反應:
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溫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達到平衡所 需時間/min | ||
H2O | CO | H2 | CO |
| |
900 | 1.0 | 2.0 | 0.4 | 1.6 | 3.0 |
通過計算求出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________。改變反應的某一條件,反應進行到t min時,測得混合氣體中CO2的物質(zhì)的量為0.6 mol。若用200 mL 5 mol/L的NaOH溶液將其完全吸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用一個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工業(yè)生產(chǎn)是把水煤氣中的混合氣體經(jīng)過處理后獲得的較純H2用于合成氨。合成氨反應原理為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實驗室模擬化工生產(chǎn),分別在不同實驗條件下反應,N2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甲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①與實驗Ⅰ比較,實驗Ⅱ改變的條件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Ⅲ比實驗Ⅰ的溫度要高,其他條件相同,請在圖乙中畫出實驗Ⅰ和實驗Ⅲ中NH3濃度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