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種以硼鎂礦(含Mg2B2O5·H2O、SiO2及少量Fe2O3、Al2O3)為原料生產(chǎn)硼酸(H3BO3)及輕質(zhì)氧化鎂的工藝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溶浸”硼鎂礦粉過程中,提高B、Mg元素的浸出率可以采用什么措施________(填寫兩點)。
(2)“溶浸”后產(chǎn)生的氣體是__________(填化學(xué)式)。
(3)為檢驗“過濾1”后的濾液中是否含有Fe3+,可選用的化學(xué)試劑是___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學(xué)式)。
(4)根據(jù)H3BO3的解離反應(yīng):H3BO3+H2OH++B(OH)4,Ka=5.81×10-10,寫出H3BO3與NaOH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寫出“沉鎂”中生成Mg(OH)2·MgCO3沉淀的離子方程式以及將堿式碳酸鎂高溫灼燒制備輕質(zhì)氧化鎂的化學(xué)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適當(dāng)提高溶浸溫度、適當(dāng)提高溶浸液(NH4)2SO4溶液濃度、適當(dāng)延長溶浸時間、攪拌等 NH3 KSCN溶液 H3BO3+OH-=B(OH)4- 2Mg2++3CO32-+2H2O=Mg(OH)2·MgCO3↓+2HCO3- (或2Mg2++H2O+2CO32-=Mg(OH)2·MgCO3↓+CO2↑) Mg(OH)2·MgCO32MgO+CO2↑+H2O
【解析】
硼鎂礦(含Mg2B2O5·H2O、SiO2及少量Fe2O3、Al2O3)加入硫酸銨溶液,得到氣體,根據(jù)硼鎂礦和硫酸銨化學(xué)式知,得到的氣體為NH3,用NH4HCO3吸收NH3,發(fā)生反應(yīng)NH3+NH4HCO3=(NH4)2CO3,根據(jù)過濾2及沉鎂成分知,過濾1中得到的濾渣為難溶性的SiO2、Fe2O3、Al2O3,調(diào)節(jié)溶液pH=3.5時得到H3BO3,濾液中含有MgSO4,沉鎂過程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2Mg2++3CO32-+2H2O=Mg(OH)2MgCO3↓+2HCO3-,加熱分解可以得到輕質(zhì)MgO;母液中含有(NH4)2SO4,以此解答該題。
(1)“溶浸”硼鎂礦粉過程中,為提高B、Mg元素的浸出率可以采用的措施有適當(dāng)提高溶浸溫度、適當(dāng)提高溶浸液(NH4)2SO4溶液濃度、適當(dāng)延長溶浸時間、攪拌等;
(2)根據(jù)硼鎂礦及(NH4)2SO4化學(xué)式可知:“溶浸”后產(chǎn)生的氣體是NH3;
(3)取該濾液少許,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會變?yōu)檠t色,就證明該濾液中含有Fe3+,否則不含有Fe3+;
(4)根據(jù)H3BO3的解離反應(yīng):H3BO3+H2OH++B(OH)4,Ka=5.81×10-10,說明H3BO3是一元弱酸,因此H3BO3與NaOH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H3BO3+OH-=B(OH)4-;
(5)在“沉鎂”中Mg2+和CO32-離子發(fā)生水解和復(fù)分解反應(yīng)生成Mg(OH)2·MgCO3↓沉淀,同時還生成HCO3,離子方程式為:2Mg2++3CO32-+2H2O=Mg(OH)2·MgCO3↓+2HCO3- (或2Mg2++H2O+2CO32-=Mg(OH)2·MgCO3↓+CO2↑) 。將Mg(OH)2·MgCO3沉淀經(jīng)洗滌后加熱,發(fā)生分解反應(yīng):Mg(OH)2·MgCO32MgO+CO2↑+H2O,就制取得到輕質(zhì)氧化鎂。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HF、HCl、HBr、HI的熔沸點依次升高
B. CH4、CCl4都是含有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
C. CS2、H2S、C2H2都是直線形分子
D. 氯的各種含氧酸的酸性由強到弱排列為HClO>HClO2>HClO3>HCl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下圖所示裝置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體積濃度為12 mol·L-1的硝酸,加熱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其充分反應(yīng)后,
下列微粒:①、② Fe3+、③H+、④ NO、⑤ NO2,在該裝置中一定大量存在的( )
A.①B.①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碳酸鹽燃料電池,以一定比例的Li2CO3和Na2CO3低熔混合物為電解質(zhì),操作溫度為650℃,在此溫度下以鎳為催化劑,以煤氣(CO、H2的體積比為3:1)直接作燃料,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并以此電源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
(1)H2(g)、CO(g)的燃燒熱△H分別為-285.8kJmol-1、-283.0kJmol-1,18g液態(tài)水變?yōu)樗魵鈺r吸熱44.0kJ,則電池總反應(yīng)3CO(g)+H2(g)+2O2(g)=3CO2(g)+H2O(g)的△H=___kJmol-1,B電極上發(fā)生反應(yīng)的電極反應(yīng)式為___。
(2)若以此電源生產(chǎn)新型硝化劑N2O5,裝置如圖所示。已知兩室加入的試劑分別是a.硝酸溶液;b.N2O4+無水硝酸,則左室加入的試劑應(yīng)為___(填“a”或“b”),其電極反應(yīng)式為___。
(3)若以此電源用惰性電極電解足量的硝酸銀溶液,陰極產(chǎn)物的質(zhì)量為5.4g,則陽極產(chǎn)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___L。電解后溶液體積為500mL,溶液的pH約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涉及的物質(zhì)均為中學(xué)化學(xué)中的常見物質(zhì),其中C、D、E為單質(zhì),E為固體,F(xiàn)為有磁性的化合物。它們之間存在如下關(guān)系(反應(yīng)中生成的水及次要產(chǎn)物均已略去):
(1)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xué)式:B________,E________。
(2)指出MnO2在相關(guān)反應(yīng)中的作用:反應(yīng)①中是________劑,反應(yīng)②中是________劑。
(3)若反應(yīng)①是在加熱條件下進行,則A是________(填化學(xué)式);若反應(yīng)①是在常溫條件下進行,則A是________(填化學(xué)式);如在上述兩種條件下得到等質(zhì)量的C單質(zhì),反應(yīng)中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之比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zāi)康牡氖?/span>( )
A.可用干燥的pH試紙測量氯水的pH
B.蒸干FeCl3溶液制無水FeCl3固體
C.用裝置甲除去SO2中的少量HCl
D.用裝置乙配制100 mL 0.50 mol·L-1硫酸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guān)元素X、Y、D、E的信息如下:
元素 | 有關(guān)信息 |
X | 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
Y | 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 |
D | 最高價氧化物既能溶于強酸又能溶于強堿 |
E | 單質(zhì)是生活中常見金屬,其制品在潮濕空氣中易被腐蝕或損壞 |
用化學(xué)用語回答下列問題:
(1)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為____。
(2)X、Y、D形成的簡單離子的半徑由大到小為_____。
(3)X的一種氫化物可用于實驗室制取X的單質(zhì),其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_________,D的單質(zhì)溶于強堿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
(4)E元素與Y元素可形成EY2和EY3兩種化合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序號)_____。
①保存EY2溶液時,需向溶液加入少量E單質(zhì)
②EY2、EY3均能通過化合反應(yīng)生成
③向煮沸的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飽和EY3溶液,可以制得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化學(xué)反應(yīng)A2(g)+B2(g)=2AB(s)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該反應(yīng)為放熱反應(yīng)
B. A—B的鍵能為bkJmol-1
C. 加催化劑能降低該反應(yīng)焓變
D. 該反應(yīng)的反應(yīng)熱為△H=(a-b)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定條件下,反應(yīng)N2 + 3H22NH3,在2L密閉容器中進行,5min內(nèi)氨的質(zhì)量增加了1.7 g,則反應(yīng)速率為
A.v(H2)=0.03 mol/(L·min)B.v(N2)=0.02mol/(L·min)
C.v(NH3)=0.01mol/(L·min)D.v(NH3)=0.17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