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將鐵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飽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K1閉合,鐵棒上發(fā)生的反應為2H++2e-—→H2↑
B.K1閉合,石墨棒周圍溶液pH逐漸升高
C.K2閉合,鐵棒不會被腐蝕,屬于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D.K2閉合,電路中通過0.002NA個電子時,兩極共產(chǎn)生0.001 mol氣體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甲、乙兩同學研究Na2SO3溶液與FeCl3溶液反應的情況。
步驟 | 操作 | 現(xiàn)象 |
Ⅰ | 向2 mL 1 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溶液 | 溶液由棕黃色變?yōu)榧t褐色,并有少量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逸出 |
(1)常溫下,F(xiàn)eCl3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2)分析紅褐色產(chǎn)生的原因。
①甲同學認為步驟Ⅰ中溶液呈紅褐色是因為生成了Fe(OH)3,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溶液呈紅褐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學認為可能是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完成并配平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Fe3++SO+________——Fe2++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學查閱資料得知:
ⅰ.Fe2+與反應生成墨綠色的絮狀沉淀FeSO3;
ⅱ.墨綠色的FeSO3與黃色的FeCl3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紅褐色。
(3)甲同學為了確認溶液呈紅褐色的原因是生成了Fe(OH)3,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
步驟 | 操作 | 現(xiàn)象 |
Ⅱ | 用激光筆照射步驟Ⅰ中的紅褐色溶液 | 出現(xiàn)“丁達爾效應” |
甲同學因此得出結論:溶液呈紅褐色是因為生成了Fe(OH)3。而乙同學認為甲同學得出結論的證據(jù)仍然不足,乙同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進一步確認Na2SO3溶液與FeCl3溶液反應的情況,乙同學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
步驟 | 操作 | 現(xiàn)象 |
Ⅲ | 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 | 溶液由黃色變?yōu)榧t褐色 |
Ⅳ | 用激光筆照射步驟Ⅲ中的紅褐色溶液 | 沒有出現(xiàn)“丁達爾效應” |
①經(jīng)檢驗步驟Ⅲ中紅褐色溶液含有Fe2+,檢驗Fe2+選用的試劑是________(填字母)。
a.K3[Fe(CN)6]溶液
b.KSCN溶液
c.KMnO4溶液
②已知H2SO3是弱酸,請結合電離方程式說明步驟Ⅲ中出現(xiàn)紅褐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結論:由上述實驗得知,甲、乙兩同學所持觀點均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目前流行的關于生命起源假設的理論認為,生命起源于約40億年前的古洋底的熱液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鐵硫簇結構,如Fe2S2、Fe4S4、Fe8S7等,這些鐵硫簇結構參與了生命起源的相關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在研究某鐵硫簇結構的組成時,設計了下列實驗。
【實驗Ⅰ】 確定硫的質量:
按圖連接裝置,檢查好裝置的氣密性后,在硬質玻璃管A中放入1.0 g鐵硫簇結構(含有部分不反應的雜質),在試管 B中加入50 mL 0.100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在試管C中加入品紅溶液。通入空氣并加熱,發(fā)現(xiàn)固體逐漸轉變?yōu)榧t棕色。待固體完全轉化后,將B中溶液轉移至 250 mL 容量瓶,洗滌試管B后定容。取25.00 mL 該溶液用0.01 mol·L-1的草酸(H2C2O4)溶液滴定剩余的 KMnO4。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
滴定次數(shù) | 待測溶液體積/mL | 草酸溶液體積/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
1 | 25.00 | 1.50 | 23.70 |
2 | 25.00 | 1.02 | 26.03 |
3 | 25.00 | 0.00 | 24.99 |
相關反應:①2MnO+2H2O+5SO2===2Mn2++5SO+4H+
②2MnO+6H++5H2C2O4===2Mn2++10CO2↑+8H2O
【實驗Ⅱ】 確定鐵的質量:
將實驗Ⅰ硬質玻璃管A中的殘留固體加入稀鹽酸中,充分攪拌后過濾,在濾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過濾后取濾渣,經(jīng)充分灼燒得0.6 g固體。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判斷滴定終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管C中品紅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學提出,撤去C裝置對實驗沒有影響,你的看法是________(選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實驗Ⅰ和實驗Ⅱ中的數(shù)據(jù)可確定該鐵硫簇結構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探究】 滴定過程中,細心的同學發(fā)現(xiàn)該KMnO4溶液顏色褪去的速率較平常滴定時要快得多。為研究速率加快的原因,該同學繼續(xù)進行了下列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編號 | 溫度/℃ | 酸化的H2C2O4溶液/mL | KMnO4溶液/mL | 溶液褪色時間/s |
1 | 25 | 5.0 | 2.0 | 40 |
2 | 25 | 5.0(另加少量可溶于水的MnSO4粉末) | 2.0 | 4 |
3 | 60 | 5.0 | 2.0 | 25 |
(4)分析上述數(shù)據(jù),滴定過程中反應速率加快的一種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兩個惰性電極插入500 mL AgNO3溶液中,通電電解。當電解液的pH從6.0變?yōu)?.0時(設電解過程中陰極沒有H2放出,且電解液在電解前后體積變化可以忽略不計),電極上析出銀的質量最大為( )
A.27 mg B.54 mg C.106 mg D.216 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與金屬腐蝕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中,鐵釘易被腐蝕
B.圖2中,滴加少量K3[Fe(CN)6]溶液,沒有藍色沉淀出現(xiàn)
C.圖3中,燃氣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銹,主要是由于高溫下鐵發(fā)生化學腐蝕
D.圖4中,用犧牲鎂塊的方法來防止地下鋼鐵管道的腐蝕,鎂塊相當于原電池的正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定條件下,如圖所示裝置可實現(xiàn)有機物的電化學儲氫(忽略其他有機物)。
①導線中電子移動方向為________。(用A、D表示)
②生成目標產(chǎn)物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該儲氫裝置的電流效率η=________。(η=生成目標產(chǎn)物消耗的電子數(shù)/轉移的電子總數(shù)×100%,計算結果保留小數(shù)點后1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裝置中X和Y均為石墨電極,電解液為500 mL某藍色溶液,電解一段時間,觀察到X電極表面有紅色的固態(tài)物質生成,Y電極有無色氣體生成;溶液中原有溶質完全電解后,停止電解,取出X電極,洗滌、干燥、稱量,電極增重1.6 g。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X電極是陰極
B.Y電極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為0.28 L
C.電解后溶液的pH=1
D.要使電解后溶液恢復到電解前的狀態(tài),需加入一定量的CuO或Cu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用4 mol SO2與2 mol O2在一定條件下進行下列反應:2SO2(g)+O2(g)??2SO3(g) ΔH=-196.64 kJ·mol-1,當放出314.624 kJ熱量時,SO2的轉化率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右圖可表示水分解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B.若2C(s)+O2(g)===2CO(g) ΔH=-221.0 kJ·mol-1,則碳的燃燒熱為110.5 kJ·mol-1
C.需要加熱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常溫下能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放熱反應
D.已知:Ⅰ:對于反應H2(g)+Cl2(g)===2HCl(g)
ΔH=-a kJ·mol-1,
、颍
且a、b、c均大于零,則斷開1 mol H—Cl鍵所需的能量為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