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高溫下發(fā)生反應:Fe(s)+CO2(g)⇌FeO(s)+CO(g).其中CO2、CO的物質的量(mol)隨時間(min)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
(1)反應在1min時第一次達到平衡狀態(tài),固體的質量增加了3.2g.用CO2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v(CO2)= 0.1mol•L﹣1•min﹣1 .
(2)反應進行至2min時,若只改變溫度,曲線發(fā)生的變化如圖所示,3min時再次達到平衡,則△H。尽0(填“>”、“<”或“=”).
(3)5min時再充入一定量的CO(g),平衡發(fā)生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填寫編號).
a.v正先增大后減小 b.v正先減小后增大
c.v逆先增大后減小 d.v逆先減小后增大
表示n(CO2)變化的曲線是 b。ㄌ顚憟D中曲線的字母編號).
(4)請用固態(tài)物質的有關物理量來說明該反應已經(jīng)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 固體總質量保持不變 .
物質的量或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計量數(shù)的關系.. | |
專題: | 化學平衡專題. |
分析: | (1)根據(jù)固體質量增加3.2g,求出生成FeO的量,然后求出二氧化碳的變化量及反應速率; (2)根據(jù)新平衡時CO物質的量增加,判斷平衡移動; (3)根據(jù)濃度變化分析反應速率變化; (4)平衡時各物質的質量保持不變. |
解答: | 解:(1)Fe(s)+CO2(g)⇌FeO(s)+CO(g)中Fe→FeO,固體質量增加3.2g為氧元素的質量,則氧元素的物質的量為0.2mol,說明生成FeO為0.2mol,所以消耗的二氧化碳為0.2mol,所以v(CO2)==0.1mol•L﹣1•min﹣1,故答案為:0.1mol•L﹣1•min﹣1; (2)由于建立新平衡時CO物質的量增加,可知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說明正反應吸熱,即△H>0,故答案為:>; (3)充入CO,CO濃度增大,逆反應速率增大,之后逐漸減小;5min時CO2濃度不變,正反應速率不變,平衡逆向移動,CO2濃度增大,正反應速率逐漸增大;n(CO2)的物質的量從原平衡曲線逐漸增大,故答案為:c;b; (4)平衡時各物質的量不變,由于Fe轉化為FeO固體的質量增大,所以當固體總質量保持不變即是平衡狀態(tài),故答案為:固體總質量保持不變. |
點評: | 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反應速率的計算等,難度中等,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選擇判斷的物理量隨反應進行發(fā)生變化,當該物理量不再變化,說明到達平衡.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以下物質:①NaCl晶體 ②液態(tài)SO2 ③液態(tài)醋酸 ④汞 ⑤BaSO4固體 ⑥純蔗糖(C12H22O11) ⑦酒精(C2H5OH) ⑧熔化的KNO3。請回答下列問題。(填相應序號)
(1)以上物質能導電的是 ;
(2)以上物質屬于電解質的是 ;
(3)以上物質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
(4)以上物質中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能導電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右圖是溫度和壓強對X + Y 2Z 反應影響的示意圖。圖中橫坐標表示溫度,縱坐標表示平衡混合氣體中Z的體積分數(shù)。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上述可逆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B.X、Y、Z均為氣態(tài)
C.X和Y中至多有一種是氣態(tài),Z必為氣態(tài)
D.上述反應的逆反應為吸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 已知a g乙烯氣體充分燃燒時生成1 mol CO2和液態(tài)水,放出b kJ的熱量,則表示乙烯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C2H4(g)+6O2(g)═4CO2(g)+4H2O(l)△H=﹣4b kJ•mol﹣1 |
| B. | 已知:H2(g)+F2(g)═2HF(g)△H=﹣270 kJ•mol﹣1,則1 mol氫氣與1 mol氟氣反應生成2 mol液態(tài)氟化氫放出的熱量小于270 kJ |
| C. | 500℃、30 MPa下,將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閉的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NH3(g),放熱19.3 kJ,其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 2NH3(g)△H=﹣38.6 kJ•mol﹣1 |
| D. | 已知:①C(s,石墨)+O2(g)═CO2(g)△H=﹣393.5 kJ•mol﹣1,②C(s,金剛石)+O2(g)═CO2(g)△H=﹣395.0 kJ•mol﹣1,則C(s,金剛石)═C(s,石墨)△H=﹣1.5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恒溫、恒壓下,a mol A和b molB在一個容積可變的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g)+2B(g)⇌2C(g),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生成n mol C.下列說法正確的( )
| A. | 物質A、B的轉化率之比為l:2 |
| B. | 起始時刻和達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壓強之比為(a+b):(a+b﹣) |
| C. | 當2v正(A)=v逆(B)時,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 |
| D. | 充入惰性氣體,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體積某氣態(tài)烴和1體積氯化氫發(fā)生加成反應后,最多還能和4體積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由此可以斷定原氣態(tài)烴是(氣體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
A.CH2=CHCl B.CH3CH=CHCH3
C.CH2=CH2 D.(CH3)2C=C(CH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既能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相應的烯烴,又能氧化成相應的醛的是
A.CH3OH B.CH2OHCH2CH3
C.(CH3)2COHCH3 D. (CH3)3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