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下表所示, 其中R單質(zhì)在暗處與H2劇烈化合并發(fā)生爆炸。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非金屬性:Z<T<X
B.R與Q的電子數(shù)相差26
C.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R <T<Q
D.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河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化學(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B.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只表現(xiàn)為熱量變化
C.任何放熱反應在常溫下一定能發(fā)生反應
D.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決定了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江蘇省高二上學期期中化學(必修)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分類法在化學學科發(fā)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類依據(jù)合理的是
①根據(jù)氧化物的性質(zhì)將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和兩性氧化物等
②根據(jù)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zhuǎn)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③根據(jù)分散系是否有丁達爾現(xiàn)象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
④根據(jù)組成元素的種類將純凈物分為單質(zhì)和化合物
⑤根據(jù)電解質(zhì)的水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將物質(zhì)分為電解質(zhì)和非電解質(zhì)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江蘇省高二上學期期中化學(必修)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不屬于“霧霾”等災害性天氣治理的措施是
A.外出時使用PM2.5口罩,減少有害物質(zhì)的吸入
B.改燃煤為燃氣,可減少廢氣中SO2等有害物質(zhì)的量
C.利用太陽能、潮汐能、風力發(fā)電,以獲取清潔能源
D.使用“乙醇汽油”,減少汽車尾氣中有害氣體的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廣東省越秀區(qū)高一下學期學業(yè)水平測試調(diào)研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四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其中只有M為金屬元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Y | Z | |
M | X |
| |
|
|
|
|
A.原子半徑Z<M
B.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X 的弱
C.X 的最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比Z的小
D.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 周期、第ⅥA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廣東省越秀區(qū)高一下學期學業(yè)水平測試調(diào)研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A、B、C、D、E、F為短周期六種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其中A與E同主族且能形成離子化合物EA,B與F同主族,E與F同周期。D的核電荷數(shù)是B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2倍,單質(zhì)F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則下列推斷中不正確的是 ( )
A.由A、C、D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離子化合物
B.F與D形成的化合物熔點高,可以與某種酸反應
C.原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是:E>F>C>D
D.五種元素中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最強的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廣東省越秀區(qū)高一下學期學業(yè)水平測試調(diào)研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有機化合物6.2 g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只生成8.8 g CO2和5.4 g 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化合物僅含碳、氫兩種元素
B.該化合物中碳、氫原子個數(shù)比為1:4
C.無法確定該化合物是否含有氧元素
D.該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廣東省肇慶市第二學期高二期末統(tǒng)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寫出下列化學反應方程式:
(1)用電石制備乙炔: 。
(2)乙醛與銀氨溶液發(fā)生銀鏡反應: 。
(3)將灼熱的銅絲浸入少量乙醇液體中: 。
(4)甲苯與濃硝酸和濃硫酸混合液共熱生成三硝基甲苯: 。
(5)1,3-二溴-2,3-二甲基丁烷與NaOH的醇溶液共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2014廣東省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反應:N2(g)+3H2(g)2NH3(g) △H<0。在等容條件下進行。體系中各物質(zhì)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回答問題:
(1)圖中B為 (填“N2”、“H2”或“NH3”)計算反應從開始→達平衡時H2的反應速率v(H2)=
(2)下圖是在某溫度下反應達到平衡,將容器的體積擴大一倍,假定10min后達到新的平衡,請在下圖中用曲線表示體系中各物質(zhì)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不需計算新平衡時的具體濃度,只要新平衡時濃度處于一個合理范圍內(nèi)即可。曲線上必須標出N2、H2、NH3)。
反應在t1、t3、t5、t7時都達到了平衡,而t2、t4、t6、t8時都改變了條件,試判斷改變的條件是(填“升溫”、“降壓”……?等);t2時 ;t6時 ;t4時,平衡向 (填“正”或“逆”)反應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