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證明溴乙烷發(fā)生消去反應有乙烯生成

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加熱,將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B

證明Mg(OH)2沉淀可以轉化為Fe(OH)3沉淀

向2 mL 1mol/L 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 mol/L 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 mol/L FeCl3溶液

C

檢驗蔗糖的水解產(chǎn)物具有還原性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幾滴稀硫酸,水浴加熱幾分鐘,然后加入適量稀NaOH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銀氨溶液,并水浴加熱

D

測定鋁箔中氧化鋁的含量

取a g鋁箔與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逸出的氣體通過堿石灰后,測其體積為b L(已轉化為標準狀況下)

 

 

B

【解析】A項,溴乙烷發(fā)生消去反應后生成乙烯,乙烯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B項,NaOH過量,只加入幾滴MgCl2溶液后還有大量的OH-剩余,因此加入FeCl3溶液后直接生成了Fe(OH)3,故無法比較Mg(OH)2和Fe(OH)3的溶解度;C項,蔗糖水解是在酸性環(huán)境中進行的,所以水解后要先“堿化”;D項,Al和NaOH反應后生成氫氣,通過堿石灰干燥后測其體積,計算出鋁的質量,進一步計算出鋁箔中氧化鋁的含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名師推薦化學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NH4CuSO3與足量的2 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熱,產(chǎn)生下列現(xiàn)象:①有紅色金屬生成;②產(chǎn)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③溶液呈現(xiàn)藍色。據(jù)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中硫酸做氧化劑

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C.1 mol NH4CuSO3完全反應轉移0.5 mol電子

D.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氨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名師推薦化學有機推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托卡朋是基于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成果開發(fā)的治療帕金森氏病藥物,《瑞士化學學報》公布的一種合成路線如下:

(1)C→D的反應類型為 。

(2)化合物F中的含氧官能團有羥基、 和 (填官能團名稱)。

(3)寫出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D的一種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

①能與Br2發(fā)生加成反應;②是萘()的衍生物,且取代基都在同一個苯環(huán)上;③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的兩種產(chǎn)物都只有4種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氫。

(4)實現(xiàn)A→B的轉化中,叔丁基鋰[(CH3)3CLi]轉化為(CH3)2C=CH2,同時有LiBr生成,則X(分子式為C15H14O3)的結構簡式為 。

(5) 是合成神經(jīng)興奮劑回蘇靈的中間體,請寫出以CH3CH2CH2Br和為原料(原流程圖條件中的試劑及無機試劑任選)制備該化合物的合成路線流程圖。

合成路線流程圖示例如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名師推薦化學無機物性質及應用(金屬)(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類比關系正確的是

A.鈉與氧氣在不同條件下反應會生成兩種不同的氧化物,則Li與氧氣反應也能生成Li2O或Li2O2

B.Na2O2與CO2反應生成Na2CO3和O2,則Na2O2與SO2反應可生成Na2SO3和O2

C.Fe與Cl2反應生成FeCl3,則Fe與I2反應可生成FeI3

D.Al與Fe2O3能發(fā)生鋁熱反應,則Al與MnO2也能發(fā)生鋁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名師推薦化學無機物性質及應用(金屬)(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工業(yè)上用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含SiO2、Fe2O3等雜質)為原料冶煉鋁的工藝流程如下,對下述流程中的判斷正確的是:

A.試劑X為稀硫酸,沉淀中含有硅的化合物

B.反應II中生成Al(OH)3的反應為:CO2+AlO2-+2H2O═Al(OH)3↓+HCO3-

C.結合質子(H+)的能力由弱到強的順序是OH->CO32->AlO2-

D.Al2O3熔點很高,工業(yè)上還可采用電解熔融AlCl3冶煉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名師推薦化學探究組成、性質的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化學小組為測定一定質量的某銅鋁混合物中銅的質量分數(shù),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下列有關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A.溶液A和溶液B均可以是鹽酸或NaOH溶液

B.若溶液B選用濃硝酸,測得銅的質量分數(shù)偏大

C.方案一可能產(chǎn)生氫氣,方案二可能剩余銅

D.實驗室中方案Ⅱ更便于實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名師推薦化學微粒的組成、結構及性質(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A、B、C、D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四種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兩種或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單質。已知:甲+乙=丁+辛,甲+丙=戊+辛;常溫下0.1 mol·L-1丁溶液的pH=1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為第二周期第ⅥA族

B.元素B、C、D的原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r(D)>r(C)>r(B)

C.1.0 L 0.1 mol·L-1戊溶液中陰離子總的物質的量小于0.1 mol

D.1 mol甲與足量的乙完全反應共轉移了約6.02×1023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名師推薦化學常見有機物性質與結構(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一定條件下,動植物油脂與醇反應可制備生物柴油,化學方程式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資源制得

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組成的混合物

C.動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地溝油”可用于制備生物柴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高考名師推薦化學實驗藥品保存、基本操作、檢驗(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實驗誤差分析錯誤的是

A.用潤濕的pH試紙測稀堿溶液的pH,測定值偏小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所配溶液濃度偏小

C.滴定前滴定管內(nèi)無氣泡,終點讀數(shù)時有氣泡,所測體積偏小

D.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時,將堿緩慢倒入酸中,所測溫度值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