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氣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業(yè)中,也可用作有機合成中間體、溶劑等。其制備方法為:
已知:
顏色、狀態(tài) | 沸點(℃) | 密度(g·cm-3) | |
*苯甲酸 | 無色、片狀晶體 | 249 | 1.2659 |
苯甲酸乙酯 | 無色澄清液體 | 212.6 | 1.05 |
乙醇 | 無色澄清液體 | 78.3 | 0.7893 |
環(huán)己烷 | 無色澄清液體 | 80.8 | 0.7318 |
*苯甲酸在100 ℃會迅速升華。
實驗步驟如下:
a.在10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乙醇(過量)、20 mL 環(huán)己烷,以及4 mL濃硫酸,混合均勻并加入沸石,按下圖所示裝好儀器,控制溫度在65~70 ℃加熱回流2 h。反應時環(huán)己烷—乙醇—水會形成“共沸物”(沸點62.6 ℃)蒸餾出來,再利用分水器不斷分離除去反應生成的水,回流環(huán)己烷和乙醇。
b.反應結束,打開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體后,關閉旋塞。繼續(xù)加熱,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體不再明顯增加,停止加熱。
c.將燒瓶內(nèi)反應液倒入盛有適量水的燒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d.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機層,水層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機層。加入氯化鈣,對粗產(chǎn)物進行蒸餾,低溫蒸出乙醚后,繼續(xù)升溫,接收210~213℃的餾分。
e.檢驗合格,測得產(chǎn)品體積為12.86 mL。
回答下列問題:
(1)①步驟a中使用分水器不斷分離除去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驟b中應控制餾分的溫度在________。
A.65~70 ℃ B.78~80 ℃
C.85~90 ℃ D.215~220 ℃
③加入乙醇過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驟d蒸餾時,蒸餾燒瓶中可見到白煙生成,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關于步驟d中的分液操作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轉(zhuǎn)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將分液漏斗倒轉(zhuǎn)過來,用力振搖
B.振搖幾次后需打開分液漏斗下口的玻璃活塞放氣
C.經(jīng)幾次振搖并放氣后,手持分液漏斗靜置待液體分層
D.放出液體時,需將玻璃塞上的凹槽對準漏斗口上的小孔
(4)該實驗的產(chǎn)率為________。
【解析】 (1)該反應為可逆反應,除去生成物之一水可使平衡向右移動,有利于苯甲酸乙酯的生成。步驟b中溫度應控制在使環(huán)己烷和乙醇能揮發(fā)至分水器中,通過分水器中液面不再增加判斷乙醇已經(jīng)消耗盡,反應基本完成。步驟b中放出的分水器中的液體中含有乙醇,故乙醇需要過量。
(2)根據(jù)題中信息,加入Na2CO3的目的是中和未反應的苯甲酸,使之生成溶于水的苯甲酸鈉進入水層而除去,若加入Na2CO3的量少,則剩余苯甲酸,而苯甲酸在100 ℃時升華,產(chǎn)生現(xiàn)象為白煙。
(3)萃取時需要使萃取劑與水層充分接觸,故轉(zhuǎn)移至分液漏斗中后需要塞上玻璃塞,將分液漏斗倒轉(zhuǎn)過來,用力振搖,為了防止分液漏斗中氣壓過大將玻璃塞彈開,需要不斷打開玻璃活塞放氣;然后置于鐵架臺上靜置、待分層后分液,為了平衡分液漏斗中氣壓與大氣壓,分液前需要打開玻璃塞或?qū)⒉A系陌疾蹖事┒房谏系男】住?/p>
(4)由乙醇過量,可根據(jù)苯甲酸的質(zhì)量求其理論產(chǎn)量
m=15.0 g
故其產(chǎn)率為:
×100%=90%。
【答案】 (1)①有利于平衡不斷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贑
③步驟b中分水器中放出的液體中含有乙醇
(2)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凈的苯甲酸,在受熱至100 ℃時發(fā)生升華 (3)ABD (4)90%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圖是元素周期表的簡略框架圖。
① | ② | ④ | ⑤ | ||||||||||||||
③ | |||||||||||||||||
(1)請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畫出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的分界線。
(2)下列關于表中元素①與元素②的比較中正確的是:( )
A. 原子半徑:①<② B. 電負性:②>①
C. 第一電離能:①>② D. 金屬性:①<②
(3)指出表中元素③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其價電子排布式為 ;
(4)某基態(tài)原子X在第二能層上只有一個空軌道,則X是 (填寫元素符號),其與④、⑤可分別形成三原子和五原子的溶劑Z和W,在Z分子中X的雜化方式為 ,W分子為: 分子(填“極性”或“非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苯酚與苯甲醇共同具有的性質(zhì)是( )
A.能與NaOH溶液反應 B.能與鈉反應放出H2
C.呈現(xiàn)弱酸性 D.與FeCl3溶液反應顯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生活中常用的某種香料X的結構簡式為
(1)香料X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料X可發(fā)生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a.酯化反應 b.還原反應
c.加成反應 d.消去反應
(3)已知:
香料X的合成路線如下:
①A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檢驗有機物C中含有碳碳雙鍵所需用的試劑__________________。
a.銀氨溶液 b.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c.溴水 d.氫氧化鈉溶液
③D→X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有機物B的某種同分異構體E,具有如下性質(zhì):
a.與濃溴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且1 mol E最多能與4 mol Br2反應
b.紅外光譜顯示該有機物中存在碳碳雙鍵
則E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元素的原子結構決定其性質(zhì)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所有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價
B.P、S、Cl得電子能力和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強
C.多電子原子中,在離核較近的區(qū)域內(nèi)運動的電子能量較高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屬和非金屬分界線附近的元素屬于過渡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科學史料敘述錯誤的是 ( )
A.1828年,德國化學家維勒第一次以無機化合物為原料合成有化合物尿素
B.1838年,德國化學家李比希提出“基團理論”
C.1866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提出了苯環(huán)結構,稱為凱庫勒式:
D.1965年,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機物分子結構中基團之間的相互影響會導致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改變,下列各項的事實不能說明上述觀點的是 ( )
A.甲苯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B.乙醇電離出H+的能力不及H2O
C.乙烯能發(fā)生加成反應,而乙烷不能發(fā)生加成反應
D.苯酚能與NaOH溶液反應,而乙醇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物質(zhì)A分子式為C3H4O2 ,顯酸性。F為由七個原子組成的環(huán)狀結構,分子式為C6H8O4 。請根據(jù)以下框圖回答問題
(1)A的結構簡式為
(2)反應①的反應類型為
(3)化合物B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
(4)D和E生成F的化學方程式
D和E按照1:1反應也可生成高聚物,請寫出生成該高聚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5)G生成H的化學方程式
(6)寫出C的同分異構體中屬于酯類物質(zhì)的結構簡式 、
、 (至少寫3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按要求填空:
(1)O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圖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2+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____
(3)基態(tài)X原子中的電子共有7種不同的空間運動狀態(tài),則X元素價層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____
(4)35號元素的簡化電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