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時,A氣體與B氣體反應生成C氣體,反應過程中,A、B、C濃度變化如圖(I)所示,若保持其他條件不變,溫度分別為T1和T2時,B的體積分數(shù)與時間的關系如圖(Ⅱ)所示.根據(jù)以上條件,回答下列問題:
精英家教網(wǎng)
(1)A與B反應生成C的化學方程式為
 
,正反應為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2)t1min后,改變下列某一條件,能使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的有
 

A.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壓強
B.保持容器總體積不變,通入少量稀有氣體
C.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
(3)T℃時,該反應化學平衡常數(shù)K=
 
,若將溫度升高100℃時,K值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分析:(1)由圖(Ⅰ)可知,A和B的物質的量濃度減小,C的物質的量濃度增加,則A、B為反應物,C為生成物,由反應的濃度的變化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判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由圖(Ⅱ)可知T1>T2,升高溫度B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說明生成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據(jù)此判斷該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反應;
(2)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根據(jù)壓強、溫度、稀有氣體對反應A+3B?2C的影響進行判斷;
(3)根據(jù)達到平衡時各組分的濃度及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計算出T℃時該反應化學平衡常數(shù)K;根據(jù)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判斷溫度升高100℃時K值變化.
解答:解:(1)由圖(Ⅰ)可知,A和B的物質的量濃度減小,C的物質的量濃度增加,則A、B為反應物,C為生成物,由反應的濃度的變化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可得:△c(A):△c(B):△c(C)=0.2mol/L:0.6mol/L:0.4mol/L=1:3:2,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3B?2C;由圖(Ⅱ)可知T1>T2,升高溫度B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故答案為:A+3B?2C;放熱;
(2)A.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A錯誤;
B 保持容器總體積不變,通入少量稀有氣體,各組分的濃度不變,平衡不發(fā)生移動,故B錯誤;
C.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著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C正確;
故選C.
(3)根據(jù)圖象可知,達到平衡時各組分的濃度為:c(A)=0.3mol/L,c(B)=0.1mol/L,c(C)=0.4mol/L,
T℃時,該反應化學平衡常數(shù)K=
c2(C)
c3(B)?c(A)
=
(0.4)2
(0.1)3×(0.3)
≈533.3;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著逆向移動,化學平衡常數(shù)減小,
故答案為:533.3;減。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圖象問題,題目難度較大,解答該題時注意分析圖象的曲線變化特點,由圖象得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解答該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T℃時,在一個體積為2L的容器中,A氣體與B氣體反應生成C氣體,反應過程中A、B、C濃度變化如圖所示.
(1)寫出該反應的方程式:
2A+B C
2A+B C

(2)計算該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0.52
0.52

(3)已知:K(300℃)>K(350℃),該反應是
熱反應.
(4)0~4分鐘時,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0.05mol?L-1?min-1
0.05mol?L-1?min-1

(5)到達平衡時B的轉化率為:
25%
25%

(6)恒容條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n(A)/n(C)降低的有
CD
CD

A.充入氦氣          B.使用催化劑
C.再充入2.4molA和1.6molB              D.降低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環(huán)境問題備受世界關注.化工廠以及汽車尾氣排放的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硫化物等氣體己成為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
(1)CO的中毒是由于CO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的血紅素部分反應生成碳氧血紅蛋白,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CO+Hb?O2   O2+Hb?CO
實驗表明,c(Hb?CO)即使只有c(Hb?O2)的 1/50,也可造成人的智力損傷.
已知t℃時上述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200,吸入肺部O2的濃度約為1.0×10-2mol?L-1,若使c(Hb?CO)小于c(Hb?O2)的 1/50,則吸入肺部CO的濃度不能超過
1.0×10-6
1.0×10-6
mol?L-1
(2)汽車尾氣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車的排氣管上安裝一個“催化轉化器”.
已知反應2NO(g)+2CO(g)   N2(g)+2CO2(g)△H=-113kJ?mol-1
①為了模擬催化轉化器的工作原理,在t℃時,將2molNO與1mol CO充入lL反應容器中,反應過程中NO(g)、CO(g)、N2(g)物質的量濃度變化如右下圖所示.反應進行到15min時,NO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0.4
15
mol?L-1?min-1(或0.027mol?L-1?min-1
0.4
15
mol?L-1?min-1(或0.027mol?L-1?min-1

②觀察在20min~30min內N2(g)發(fā)生變化的曲線圖,判斷引起該變化的條件可能是
b
b

a.加入催化劑
b.降低體系溫度
c.縮小容器體積為0.5L
d.增加CO2的物質的量
(3)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溫度下平衡常數(shù)、投料比及產(chǎn)率等問題.
已知:CO(g)+H2O(g) H2(g)+CO2(g)的平衡常數(shù)隨溫度的變化如下表:
溫度/℃ 400 500 830 1000
平衡常數(shù)K 10 9 1 0.6
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上述正向反應是:
放熱
放熱
反應(填“放熱”、“吸熱”).
②某溫度下上述反應平衡時,恒容、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
增大
增大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壓強
增大
增大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③在830℃發(fā)生上述反應,以下表中的物質的量投入恒容反應器,其中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有
B、C
B、C
(選填A、B、C、D).
A B C D
n(CO2 3 1 0 1
n(H2 2 1 0 1
n(CO) 1 2 3 0.5
n(H2O) 5 2 3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某溫度下,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可逆反應:2E(g)F(g) + xG(g), △H<0。若起始時E的濃度為a mol/L,F(xiàn) ,G濃度均為0,達平衡時E濃度為0.5a mol/L ;若E的起始濃度改為2a mol/L,F(xiàn) ,G濃度仍為0,當達到新平衡時:

    ①若X=1,容器體積保持不變,新平衡下E的體積分數(shù)為________.

    ②若X=2,容器體積保持不變,新平衡下F的平衡濃度____0.5a mol/L。

 (2)t℃將3mol A氣體和1mol B氣體通入2L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3A(g) + B(g) xC(g),2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溫度不變),剩余了0.8molB,并測得C的濃度為0.4mol/L,請?zhí)顚懴旅婵瞻祝?/p>

    ①從開始反應至達到平衡狀態(tài),生成C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___,X=_____.

    ②若繼續(xù)向原平衡混合物中通入少量氦氣(不參與反應)后,化學平衡將____移動。

    ③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a molC,在t℃達到新的平衡,此時B的物質的量為n(B)=_____________mol。

    ④如果上述反應在相同溫度和容器中進行,欲使反應達到平衡時物質的量分數(shù)與原平衡時相同,起始加入的三種物質的物質的量n(A)n(B) n(C)之間應該滿足的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T℃時,在一個體積為2L的容器中,A氣體與B氣體反應生成C氣體,反應過程中A、B、C濃度變化如圖所示.
(1)寫出該反應的方程式:______
(2)計算該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______
(3)已知:K(300℃)>K(350℃),該反應是______熱反應.
(4)0~4分鐘時,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
(5)到達平衡時B的轉化率為:______
(6)恒容條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n(A)/n(C)降低的有______.
A.充入氦氣          B.使用催化劑
C.再充入2.4molA和1.6molB              D.降低溫度.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2011學年浙江省溫州市十校高二(下)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T℃時,在一個體積為2L的容器中,A氣體與B氣體反應生成C氣體,反應過程中A、B、C濃度變化如圖所示.
(1)寫出該反應的方程式:   
(2)計算該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3)已知:K(300℃)>K(350℃),該反應是    熱反應.
(4)0~4分鐘時,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5)到達平衡時B的轉化率為:   
(6)恒容條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n(A)/n(C)降低的有   
A.充入氦氣          B.使用催化劑
C.再充入2.4molA和1.6molB              D.降低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