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中進行下列實驗探究,其中的實驗用品均能用到且正確的是   ( 。

選項

實驗探究內(nèi)容

實驗用品

A

銅絲在氯氣中燃燒

坩堝鉗、燃燒匙、氯氣、銅絲

B

鋁熱反應(yīng)

鐵架臺、大蒸發(fā)皿、普通漏斗、鋁粉、Fe2O3

C

實驗室制備氨氣

試管、集氣瓶、酒精燈、NH4Cl、Ca(OH)2

D

用KMnO4晶體配制500 mL 0.1 mol·L-1 KMnO4溶液

容量瓶、燒杯、玻璃棒、酸式滴定管、KMnO4


【答案】C

【解析】銅絲在氯氣中燃燒不需要燃燒匙,A錯;鋁熱反應(yīng)不用普通漏斗(用的是紙質(zhì)漏斗),B錯;配制KMnO4溶液不需要酸式滴定管,D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面各種結(jié)構(gòu)都是表示乙醇分子的,其中不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研究小組用新穎的NaBH4/H2O2燃料電池模擬電化學降解NO,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1電池放電過程中,Na從負極區(qū)向正極區(qū)遷移

B.圖1電池負極區(qū)的電極反應(yīng)為:BH4― 8e + 8OH=BO2 + 6H2O

C.圖2中若電解過程中轉(zhuǎn)移了a mol電子,則膜兩側(cè)電解液的質(zhì)量變化差(mm)為6.2a g

D.圖2陰極反應(yīng)式為:2NO+6H2O+10e=N2↑+1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裝置的氣密性檢查中,漏氣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圖所示的實驗方法、裝置或操作中正確的是   ( 。

A.干燥SO2                  B.實驗室制取并收集O2

C.裝置氣密性的檢查         D.吸收氨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方案正確且能達到相應(yīng)實驗預(yù)期目的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guān)實驗操作的說法正確的是

A.測定溶液pH時,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點在濕潤的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比對

B.過濾時,用玻璃棒攪拌漏斗中的液體以加快過濾速度    

C.做鈉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用鑷子從煤油中取出金屬鈉,直接放入坩鍋中加熱

D.NaCl溶液蒸發(fā)結(jié)晶時,蒸發(fā)皿中有大量晶體析出時停止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zhì)屬于電解質(zhì)的是

   A.酒精            B.食鹽水            C.鐵              D.氫氧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配位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具有多方面的用途。

Ⅰ. 已知信息:[Ag(NH3)2] OH== [Ag(NH3)2]++OH [Ag(NH3)2]+ Ag++2NH3

    有兩種化合物,A:COCl3·5NH3·H2O;B:COCl3·5NH3·H2O,根據(jù)下面的實驗結(jié)果,確定它們的配離子、中心離子和配體。

   ⑴分別取A和B的固體于試管中微熱,A中未見明顯現(xiàn)象,B中試管口出現(xiàn)少量水珠。

   ⑵向A和B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均有AgCl沉淀。

   ⑶沉淀過濾后,分別向濾液中加AgNO3溶液均無變化,但加熱煮沸,B溶液中又有AgCl沉淀生成,其沉淀量為原來B溶液中AgCl的一半。

又已知該化合物中心離子配位數(shù)均為6,試按照“[Ag(NH3)2] OH”的書寫格式寫出A、B的化學式: A 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Pt(NH32Cl2可以形成兩種固體,一種為淡黃色,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另一種為黃綠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大,請回答下列問題:

(1)Pt(NH32Cl2分子是                (填“平面四邊形”或“四面體形”)

(2)請在以下空格內(nèi)畫出這兩種固體分子的幾何構(gòu)型圖:

 


淡黃色固體                           黃綠色固體

(3)淡黃色固體物質(zhì)是由            分子組成,黃綠色固體物質(zhì)是由           分子組成(填“極性”或“非極性”)

(4)黃綠色固體在水中溶解度比淡黃色固體大,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