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常壓下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反應后得到碳酸鈉和氧氣,若反應中固體質量增加了28g,反應中有關物質的物理量正確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A.參與反應的過氧化鈉中含陰離子2 mol

B.參與反應的二氧化碳的體積為22.4 L

C.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數(shù)目為NA個

D.將生成的碳酸鈉溶解在1L水中,能得到1mol/L的碳酸鈉溶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由于操作不當,會引起誤差,下列情況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稱量時,被稱量物與砝碼的位置放顛倒了

②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后,燒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餾水洗滌

③定容時,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

④定容后搖勻,發(fā)現(xiàn)液面降低,又補加少量水,重新達到刻度線

A.①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吉林省長春市高三上學期質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0.1molFeCl3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F(xiàn)e3+離子數(shù)目為0.1NA

B.1mol的羥基與1mol的氫氧根離子所含電子數(shù)均為10NA

C.常溫、常壓下,4.6gNO2和N2O4混合氣體中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目為0.2NA

D.在高溫下,有1molFe與足量的水蒸氣反應,轉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西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庚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下表,己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有強脫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層與最內層具有相同電子數(shù),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丙與戊的原子序數(shù)相差28

B.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庚<己<戊

C.常溫下,甲和乙的單質均能與水劇烈反應

D.丁的最高價氧化物可廣泛可于太陽能電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遼寧省沈陽市四校協(xié)作體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通風櫥中進行下列實驗: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Ⅰ中氣體由無色變紅棕色的化學方程式為:2NO+O2=2NO2

B.Ⅱ中的現(xiàn)象說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層,阻止Fe進一步反應

C.對比Ⅰ、Ⅱ中現(xiàn)象,說明稀HNO3的氧化性強于濃HNO3

D.針對Ⅲ中現(xiàn)象,在Fe、Cu之間連接電流計,可判斷Fe是否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四川省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將Al條投入NaOH溶液中:Al+OH-+H2O===AlO2-+H2↑

B.銅溶于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2H2O

C.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Ca2++HCO3-+OH-===CaCO3↓+H2O

D.向碳酸鈉溶液中逐滴加入與之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稀醋酸:CO32-+CH3COOH===CH3COO-+H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浙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X、Y、Z、W、M五種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 Z、M同主族; X+與M2-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離子半徑:Z2->W(wǎng)-;Y的單質晶體熔點高、硬度大,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X、M兩種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元素Y、Z、W的單質晶體屬于同種類型的晶體

C.元素W和M的某些單質可作為水處理中的消毒劑

D.由于W、Z、M元素的氫化物相對分子質量依次減小,所以其沸點依次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用金屬鈉可區(qū)分乙醇與乙醚

B.用溴水可區(qū)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區(qū)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可區(qū)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內蒙古巴彥淖爾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0.1 mol·L-1 Na2CO3溶液和0.1 mol·L-1 NaHCO3溶液的pH的大小關系是

A.前者小 B.相等 C.前者大 D.不能肯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